治疗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常见精神疾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手册》第268页(4428字)
(一)西医治疗
1.病因治疗 感染性精神障碍的治疗主要是原发病的病因治疗。根据感染原体的种类和感染的性质,给予相应的抗感染治疗。抗感染治疗要及时、药量要充分,应合理选用抗生素。
2.精神药物治疗 对严重的兴奋躁动的患者,为保证患者的躯体治疗及防止患者因躁动导致衰竭,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短期选用弱安定剂或强安定剂口服或肌肉注射。如安定10~20毫克/日,奋乃静5~10毫克/日,氟哌啶醇4~6毫克/日,肌肉注射或口服,健壮者或无心血管系统疾病者,可选用氯丙嗪25毫克及异丙嗪25毫克口服或肌肉注射。老年体弱或儿童应用以上药物时宜减量。如患者有明显的幻觉妄想,并持续时间较长,患者躯体情况允许时,可进行抗精神病药物系统治疗,一般在1~2周或1~2月见效,药量较大时,适当用安坦等药物,以减少椎外系反应。
3.支持疗法 一般性支持疗法应跟上,及时纠正电介质的紊乱及酸碱平衡,补充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非常重要,因为躯体感染时,感染发热对机体消耗很大,补充营养和水分及营养代谢药物,以促进神经细胞功能和心肌细胞功能的恢复,如谷氨酸、r-氨酪酸、三磷酸腺苷、辅酶A、细胞色素C等能量合剂的应用是可选的。
4.心理治疗
(1)治疗目的:获得医学上趋于稳定的生理状态;减少与医学疾病状况有关的恐惧、焦虑和担忧;接受疾病的事实,改变生活使之适应必要的限制;承认心理或行为因素在病情发展中的作用,并重点解决这些问题。
(2)治疗措施:
①搜集与患者医学状态有关的经历,包括症状、治疗和预后。
②要求患者列出他或她的医学状况所导致的变化、丧失和受到的限制。
③给患者布置任务,要求他或她将每日的伤痛记在日记里,在治疗会诊时拿出来讨论。
④向患者提出挑战,要求他集中思考生活中积极的东西而不是消极的东西。
⑤温和地提示患者,使之不再否认自己病情的严重性,并正视依从医学治疗的必要性;当患者承认了他或她的病情并配合治疗时给予强化。
⑥由于医学状况致使患者陷入哀伤、悲痛或焦虑,教育患者使之了解这些情感是正常反应,鼓励患者向与其有重要关系的人和医务人员表述这些情感。
⑦指出干扰患者服从医学治疗安排的错误观念、恐惧和情境因素。劝说患者参加所喜欢的并具有挑战性的活动。
⑧教授患者深度肌肉放松和深呼吸的方法,并给予伴有积极意向的指导。
⑨鼓励患者进行身体锻炼,讨论有助于保持躯体健康的生活方式。帮助患者识别负性思维,它们导致患者对医学状况抱有消极的态度和绝望感。
⑩教授患者使用积极、放松、恢复健康的意向,以减少应激,并帮助患者获得内心的平静。
⑾就患者的医学状况,给患者提供有关症状、病因、治疗和预后的准确信息。
(3)治疗评估:配合医学治疗的安排,不进行消极的攻击或主动的抵抗;尽可能地了解有关确诊的疾病方面的知识及怎样竭尽所能地维持正常的生活。讲述患病的情感,遵从治疗安排。
(二)中医治疗
1.辨证施治
(1)风温犯肺
【主证】 起病急骤,发热恶寒,咳嗽微喘,口干或渴,喉中痰鸣,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治法】 辛凉疏表,宣肺化痰。
【方药】 银翘散加减:银花30克,连翘18克,桔梗9克,薄荷6克,前胡9克,生石膏15克,元参9克,鲜芦根30克。
【方解】 风温为阳邪,风温初起,邪袭于表,卫气被郁,开合失司,故见起病急骤,发热恶寒,脉浮苔白,卫气与肺相通,卫气郁阻,则肺气失宣,故见咳嗽,微喘,喉中痰鸣。风温之邪化热最速,易伤津液,所以病初即感口干或渴,阴伤甚者则见舌质红,苔薄黄。
方中银花、连翘、生石膏清热宣透,薄荷疏表祛邪外出,桔梗、前胡轻宣肺气以除痰止咳嗽,芦根、元参生津养阴以除热。总之,本方取轻清宣透之药以清宜肺卫之邪。
(2)痰热上壅
【主证】 高热不退,咳嗽气粗,痰鸣气喘。口渴尿少,烦躁不安,甚或口唇青紫。亦有出现寒战高热,胸痛,吐痰,舌质红,苔黄,脉洪滑数。
【治法】 清热宣肺,化痰降逆。
【方药】 麻杏石甘汤合苇茎汤加味:炙麻黄6克,杏仁9克,生石膏60克,鱼腥草30克,冬瓜仁15克,桃仁9克,生薏仁30克,生甘草9克,鲜芦根60克。
【方解】 本证为风温之邪化热入里,痰热上壅,肺失宣降所致。既化热入里,故高热不退,舌苔亦由白转黄。里热郁蒸,津液耗伤,故见口渴尿少,烦躁不安。热郁于肺,灼津液为痰,肃降无权,故见咳嗽气粗,痰鸣气喘。热蕴肺络,血行瘀滞,卫气不利,则见寒战高热,胸痛,吐痰如铁锈色,或痰中带血,口唇青紫,舌质红,脉洪滑数。
本方是麻杏石甘汤合苇茎汤加味而成,方中麻杏石甘清宣肺热而平咳喘,苇茎汤之鲜芦根清肺热、生津液,薏仁、冬瓜仁、桃仁化浊行瘀。加鱼腥草解毒祛脓痰。若胸闷恶心,痰吐稠粘,苔黄腻,去麻黄、石膏,加法半夏6克,黄连3克,枳实6克,另用玉枢丹5分吞服。痰涌气喘甚者加葶苈子9克,炙桑皮15克;胸痛甚者重用桃仁加郁金9克;大便秘结、腹部胀满者去麻黄,酌加全瓜萎15克,大黄6克。汗多烦渴、舌质干红者去麻黄,加南沙参15克,知母9克,天花粉15克。
(3)痰火扰心
【主证】 高热,痰鸣气喘,胸痛且胀,神昏谵语,唇口发绀或四肢微冷,舌质红赤或绛,舌苔黄厚,或少苔而干,脉细数。
【治法】 宣肺化痰,清心开窍。
【方药】 苇茎汤合清宫汤加减:广角9克,元参15克,麦冬9克,竹叶9克,连翘9克,生薏仁15克,冬瓜子9克,桃仁9克,鲜芦根30克,安宫牛黄丸1粒(分冲)。
【方解】 风温热邪,因心气素亏而致热陷心包。邪热内陷,灼液为痰,痰热壅肺,故见痰鸣气喘,胸痛且胀;痰热阻闭包各,神志被蒙,则为神昏谵语。邪热内阻,所以身体高热而四肢微冷,舌苔黄厚或少苔而干。热伤营阴,血行不利,故见唇口发绀,舌质红赤或绛而脉细数。
方中苇茎汤的鲜芦根清肺热,薏仁、冬瓜子、桃仁化浊行瘀。清宫汤的元参、麦冬、竹叶清心养阴,广角、连翘、清心解毒。安宫牛黄丸,清心开窍。三方组合,能奏清心肺之热而开痰浊之闭。若痰盛咳喘甚者加竹沥、梨汁;咯痰不清加瓜蒌皮。
(4)阴伤风动
【主证】 高热神昏,狂言烦躁,咳嗽痰鸣,肺胀胸高。剧则肢体抽搐,两目窜视,预强四肢不温,面色潮红或青紫,口唇发绀。舌质红绛或呼吸浅促,神志衰弱,虚烦汗出,神昏不省人事,舌质红绛、光干,苔黄燥或少苔,脉细数,或细数而疾促,或微而欲绝。
【治法】 养阴清热,平肝熄风。
【方药】 羚角钩藤汤合清营汤加减:羚角1.5克,鲜生地15克,钩藤15克,麦冬9克,元参9克,银花30克,生白芍9克,连翘9克,丹皮9克,局方至宝丹1粒。
【方解】 邪热伤及心肺,心营不足,肺热痰壅,则见高热神昏,狂言烦躁,咳嗽痰鸣,肺胀胸高。热邪久留,真阴被烁,肾水亏乏,肝阳旺盛,筋脉失养,故见肢体抽搐,两目窜视,颈强四肢不温,面色潮红或青紫,口唇发绀。若气阴两耗,则见呼吸浅促,神志衰弱,虚烦汗出,舌质红绛,光干,苔黄燥或少苔,脉细数,或细数而疾促。若正气不支,心阳衰竭,可见神昏不省人事,或大汗淋漓,脉微而欲绝,则为从阳转阴之危候。
方中清营汤的地黄、麦冬、元参、银花、连翘、丹皮清营泄热凉血,使营分邪热转出气分而解,不至邪热进一步内陷。羚角钩藤汤的羚羊角、地黄、芍药、麦冬,凉肝熄风,滋阴定痉。再加局方至宝丹清心开窍、熄风化浊。若气阴两耗者宜益气养阴扶正,如生脉散加味(西洋参、五味子、麦冬、细生地、元参、白芍、龟板、牡蛎等);若正气不支、心阳衰竭者宜回阳救脱,如参附汤加味(人参、熟附子、龙骨、牡蛎等)。
2.验方成药
(1)银翘解毒丸:每次服2丸,日2次,用于风温病毒、侵犯肺卫。
(2)鱼腥草30克,桔梗15克,生石膏60克,水煎服,用于热痰上壅、肺失宜降。
(3)平喘宁,每次服9克,日2次,用于热痰上壅、肺失宣降。
(4)安宫牛黄丸:每次服1丸。用于热痰壅肺、内陷心包。
(5)局方至宝丹:每次服1丸,用于热盛神昏、肝风内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