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依据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常见精神疾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手册》第335页(3027字)
(一)临床表现
1.注意障碍 是本症的核心症状,也是本病的必备症状,主要表现为上课不能认真听老师讲课,注意力很难集中,易受外界环境干忧而分心,几乎外界所有刺激均可能引起患者的反应,老师布置的课外作业常常不能按时完成,写字时粗心潦草、错误百出,做事丢三落四,当他们注意到新的事物时,往往将原本所做之事完全不关注,经常遗失玩具、学习用品,忘记日常活动安排。
2.活动过多或冲动 活动过多是婴幼儿时期较常见的一种症状,常常表现为过分的不宁静,来回奔跑,登梯爬高,以跑代步,经常翻箱倒柜,患儿入学以后,常常不安心听讲,不能在教室中静坐,小动作多,在座位上扭来扭去,或离开座位,走动,大声喧哗,过分喧闹,做事前缺乏考虑,凭一时兴趣办事,喜欢玩危险游戏,常常丢东西,常同小伙伴发生纠纷,情绪易激怒,自制力差,行为富于冒险,富于破坏性,易在冲动之下伤人毁物,易哭闹、发脾气。
3.学习困难 由于注意力不能集中及活动过多,而造成学习困难,这种学习困难是继发性的,所以患儿学习成绩与其智力水平不相符,但也有部分患儿智力偏低,理解力与领悟力下降,言语与文字表达能力也下降,对待学习问题不经认真思考,认识不完整,也是造成学习困难的原因之一。
4.神经发育异常 患儿的本能动作、协调动作、空间位置觉等发育差,共济活动不协调(如指鼻或对指试验阳性),快速轮替动作笨拙、不协调。
5.品行障碍 多动症与品行障碍的同病率高达50%,品行障碍表现为攻击行为,如辱骂,打人,破坏日常物品,虐待他人和动物,攻击,抢劫等,或说谎,逃学,偷盗,欺骗等。
(二)诊断原则
1.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必要的神经系统或精神系统检查。
2.一般起病于学龄前期,男性多于女性,病程持续6个月以上。
3.有典型的临床表现,情绪不稳,注意缺陷,如活动过多,冲动任性,动作笨拙,学习成绩差,但智力正常,可学习困难,且影响其社会功能。
4.同时存在多动与品行障碍。
5.翻手试验、指鼻试验、指—指试验阳性。
(三)诊断标准:CCMD-3
*80多动障碍[F90]
*80.1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儿童多动症)[F90.0]
是发生于儿童时期(多在3岁左右),与同龄儿童相比,表现为同时有明显注意集中困难、注意持续时间短暂及活动过度或冲动的一组综合征。症状发生在各种场合(如家里、学校和诊室),男童明显多于女童。
症状标准:
(1)注意障碍,至少有下列4项:
①学习时容易分心,听见任何外界声音都要去探望。
②上课很不专心听讲,常东张西望或发呆。
③做作业拖拉,边做边玩,作业又脏又乱,常少做或做错。
④不注意细节,在做作业或其他活动中常常出现粗心大意的错误。
⑤丢失或特别不爱惜东西(如常把衣服、书本等弄得很脏、很乱)。
⑥难以始终遵守指令,完成家庭作业或家务劳动等。
⑦做事难于持久,常常一件事没做完又去干别的事。
⑧与他说话时,常常心不在焉,似听非听。
⑨在日常活动中常常丢三落四。
(2)多动,至少有下列4项:
①需要静坐的场合难于静坐或在座位上扭来扭去。
②上课时常搞小动作,或玩东西,或与同学讲悄悄话。
③话多,好插嘴,别人问话未完就抢着回答。
④十分喧闹,不能安静地玩耍。
⑤难以遵守集体活动的秩序和纪律,如玩游戏时抢着上场,不能等待。
⑥干扰他人的活动。
⑦好与小朋友打逗,易与同学发生纠纷,不受同伴欢迎。
⑧容易兴奋和冲动,有一些过火的行为。
⑨在不适当的场合奔跑或登高爬梯,好冒险,易出事故。
严重标准:对社会功能(如学业成绩、人际关系等)产生不良影响。
病程标准:起病于7岁前(多在3岁左右),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6个月。
排除标准:排除精神发育迟滞、广泛发育障碍、情绪障碍。
(四)鉴别诊断
1.精神发育迟滞 其区别点在于详细了解儿童生长发育史。精神发育迟滞者有智力发育障碍,智商测验IQ<70分,有言语、运动等其他方面的发育迟缓,而多动症患者智力测验IQ分值大于70分以上,以注意障碍为主要表现,常有多动或冲动行为,精神发病迟滞患者往往有社会功能普遍低下的特殊表现,而多动症患者社会功能只受轻微影响。
2.抽动症 抽动症主要表现为完全不自主的头面、四肢、躯干的不规则抽动,如眨眼,张口,呶嘴,伸舌,点头,摇头等,又可见甩手,踢腿等动作。其抽动完全不受意识支配,无目的性,而多动症患者的活动过多往往是顽皮多动,有意行为,只要注意观察就可以发现两者之间具有本质的区别,不难鉴别。
3.品行障碍 可以与多动症同时存在,故多动症应该与单纯的品行障碍区分开,单纯的品行障碍主要表现为反社会行为、攻击性行为等,具体表现有偷窃,抢劫,虐待他人,打骂,骚扰弱小,破坏公共财物,说谎,怨恨他人,不服从,不理解或抗拒社会规章制度,与人吵闹,与父母、老师对抗。这类儿童无注意缺陷,智力亦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