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瘟巴氏杆菌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兽医微生物实验诊断手册》第353页(812字)

鸭瘟巴氏杆菌感染曾称为传染性浆膜炎、新鸭病、鸭败血症。是一种急性或慢性败血性疾病,常发生于1~8周龄小鸭。

1.样品采集 心血、骨髓、肝、脾、肺、脑和眼、气管或腹腔渗出液。

2.分离培养 此菌营养要求较高,在巧克力琼脂培养基上划线接种,在蜡烛罐内于37℃培养24h出现直径为1mm、隆起、透明、闪光和奶油状菌落。当用斜射光线观察时,菌落呈虹光。

3.形态 革兰氏染色阴性,不能运动,不形成芽孢的杆菌,常单个或成对出现,偶成丝状,菌体大小不一,从0.2~0.4×1~5μm,用瑞特氏法染色时,许多细菌呈两极染色,用印度墨汁染色可证明有荚膜。

4.生化反应 不发酵碳水化合物,不产生靛基质和硫化氢,不还原硝酸盐,不水解淀粉。在麦康凯培养基上不生长,在血琼脂上不溶血,能液化明胶,常产生尿素酶,产生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水解精氨酸和尿酸。

5.动物接种 将细菌作静脉或足跖内注射,经常引起幼鸭死亡,腹腔及气管内接种也能引起此病。口服此菌不发病。大剂量注射于豚腹腔可致死。、鸽、、小白鼠对鸭瘟巴氏杆菌的感染有抵抗力。用制备的病料悬液0.1ml接种于10日龄鸡胚卵黄囊,鸡胚常在24h死亡,自尿囊液中可分离到细菌。

此菌分类应列于何属?迄今未定,有待于工作,暂称鸭瘟巴氏杆菌。从实用出发,从鸭分得两极染色的革兰氏阴性杆菌,不运动,在麦康凯琼脂上不长,不溶血,接触酶、氧化酶、尿素酶、明胶液化等是阳性,而又不发酵碳水化物(摩拉氏菌也不发酵,但摩拉氏菌不现两极染色,尿素酶阴性),可认为此菌。

上一篇:疏螺旋体 下一篇:拟杆菌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