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病毒乙亚科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兽医微生物实验诊断手册》第634页(2688字)

本亚科病毒的主要特征是复制周期长于24小时,在细胞培养中,多数喜在成纤维细胞内增殖,常引起感染细胞巨化,后期在细胞核和质内可能出现包涵体。宿主范围很窄,常限于同种和同属动物,可能潜伏于宿主分泌腺、淋巴网状细胞、肾和其它组织。

本亚科包括人细胞巨化病毒群和细胞巨化病毒群。可能成员有疱疹病毒2型(猪细胞巨化病毒),大鼠疱疹病毒2型(大鼠细胞巨化病毒)和豚鼠疱疹病毒1型(豚鼠细胞巨化病毒)等。

一、猪包涵体鼻炎病毒(Porcine inclusion-body rhinitis virus)

本病毒即猪疱疹病毒2型,它仅感染猪,引起鼻炎。

(一)样品采集 采取2~4周龄病猪鼻甲和鼻粘膜,贮藏于-30℃中病毒感染力可维持5个月。

1.细胞培养 最好用原代猪肺单层细胞。

(1)将病料用含高浓度青、链霉素的PBS液制成1∶20的悬液,放普通冰箱过夜,经2000r/min离心20min,取上清液接种。或取上清液通过0.45μm的滤器后接种。

(2)每3天换液一次,换液时保留少量原来的液体,观察细胞病变。初代培养,病毒增殖慢,通常先出现小病灶,细胞胀大,折光性增强,仍保持多角形态。继而胀大的细胞逐渐增多,变圆和纺锤形,折光性强,最后脱落,病变从病灶中心向边缘发展。

(3)细胞感染早期,用Giemsa染色,在细胞核内可见不规则、小颗粒状、粉红色到紫色的包涵体,随细胞病变发展,包涵体变大,染成深紫色,核仁被推到核边缘。到感染后期细胞变圆。用感染动物的肾、睾丸和唾液腺制备的细胞培养,也产生上述典型的核内包涵体。

2.动物试验 仅小猪敏感。将病料鼻内或静脉内接种10周龄以下的小猪,10~20天后可在鼻粘膜细胞中检出包涵体。

(二)血清学试验 常规病毒中和试验和荧光抗体技术可检验本病毒。

二、小鼠细胞巨化病毒(Mouse cytomegalovirus)

野生小鼠普遍带有本病毒,实验室小鼠仅少数群带毒,这些小鼠均呈隐性感染。

(一)样品采集 采取小鼠唾液腺。

(二)病毒分离

1.细胞培养 将病料接种小鼠唾液腺器官培养或鼠胚成纤维细胞培养,感染后产生病灶性病变,9~12天病变扩散;传代后病变扩散可缩短到3~4天。可从感染细胞检出核内包涵体。病毒释放到营养液中,每毫升培养液可达107空斑形成单位(PFU)。也可用和仓鼠细胞培养分离本病毒,这与其他细胞巨化病毒不同。

2.动物试验 健康幼鼠以任何途径都能感染,腹腔内大量接种可在4~7天引起死亡,并在各脏器细胞内检出包涵体。较小量则引起病灶性肝炎。脑内接种极小量也可引起死亡。接种妊娠母鼠可导致胎儿死亡。小鼠的T、B细胞受本病毒侵袭,免疫应答机能受到抑制。

三、豚鼠细胞巨化病毒(Guinea pig cytomegalovirus)

本病毒自然感染豚鼠不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病毒主要存在于豚鼠唾液腺导管上皮细胞。

(一)样品采集 唾液腺是分离病毒的最好材料。用感染的唾液腺制备细胞培养也可分离到病毒。

(二)病毒分离 通常应用细胞培养。

用豚鼠胚胎皮肤和肌肉细胞培养,接种样品后可出现多处细胞病灶,慢慢向外周扩展。感染细胞可检出大核内包涵体。本病毒也可用豚鼠肌成纤维细胞培养。

(三)血清学试验 补体结合试验可检验感染豚鼠的血清抗体。试验中用未受本病毒感染的青年豚鼠血清作补体,感染的细胞培养物作标准抗原,用本病毒接种无抗体的健康豚鼠,3周内补体结合抗体滴度达1∶64以上的血清作阳性血清。

四、鲤“痘”病毒(Carp“pox”Virus)

本病毒的无囊膜病毒子直径约为100nm,有囊膜的为140~150nm,内有个直径约50nm的环状类核体。它主要感染鲤鱼,引起眼、鳍等部位产生慢性、局部性皮肤增生,形成乳头状赘生物。广泛病变的鲤鱼也有骨软化现象。

(一)样品采集 取病鱼的病变组织。

(二)病毒分离

1.细胞培养 将病料制成悬液,接种鱼细胞培养,可引起多核巨细胞产生,在感染细胞质中可见到空泡和包涵体。

2.动物试验 用病料接种健康鲤鱼的咽和鳃,可引起感染。在病变组织中可检出A型核内包涵体。

(孔霭霞 黄青云编)

五、鲇鱼疱疹病毒(Channel catfish herpesvirus)

本病毒感染鲇鱼,引起急性、全身出血性、高度致死的疾病。

(一)样品采集 采取病鱼内脏,脑和鳃等。

(二)病毒分离

1.细胞培养 含毒病料接种原代鲇鱼卵巢细胞培养2天后可见明显的细胞病变,细胞发生融合,产生核内包涵体,胞浆内出现嗜碱性凝块。

2.动物试验 仅鲇鱼对本病毒敏感。病料接种鲇鱼后,感染的鲇鱼苗呈螺旋状游泳,头近水面,垂直悬浮在水中,常在6~15天内死亡,剖检可见鳍,肌肉、肝、肾和脾脏出血、脾肿大,腹水或肾肿大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