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传染性水泡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农业出版社《动物检疫手册》第34页(1142字)
猪传染性水泡病是由猪水泡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临床特征在趾间、蹄冠、蹄踵等部位发生水泡和溃烂。
本病于1973年确定为与口蹄疫、水疱性疹、水泡性口炎不同的一种传染病,称为猪传染性水疱病。
病毒抵抗力较弱,常用消毒药物均可杀灭。如2-3%氢氧化钠溶液、3-5%福尔马林溶液、10%漂白粉溶液等用来消毒栏圈、运输工具等效果可靠。
【流行特点】本病只发生于猪,不感染牛、羊等其他家畜。一般在冬春季节多发,而且发病快,发病率高。在圈养猪的村、组或大猪群中,若有一头发病后,一般在5-6天内可引起70%以上的猪发病,一周后开始缓和,到半月左右疫情基本平息。该病死亡率低,康复猪可获得免疫力。
病猪和病愈带毒猪是主要传染来源。病毒主要是通过病猪的粪尿、肉尸及其产品、屠宰病猪的污水及被病毒污染的栏圈、饲料、饮水、泔水、饲具、车船、衣服、鞋和场地等而广泛传播。主要经消化道、皮肤和粘膜感染。
【临床症状】潜伏期一般为3-5天,有的长达7-8天或更长。病初体温升高达41-42℃,在蹄冠、蹄叉、蹄踵、蹄底或副蹄等部位出现圆形或椭圆形水泡,充满水泡液;水泡经1-2天破裂后形成溃疡面,并有淡黄色渗出液流出。病轻的,水泡仅在蹄冠、蹄叉等处,只有1-2个蹄发生,如无继发感染,10天左右可自愈。病重的,蹄部水泡逐渐融合成一个大水泡,而且三、四个蹄都发生。病猪行走困难和跛行,有的蹄壳脱落,卧地不起,严重掉膘。少数病猪除蹄部病变外,在口腔、舌头、鼻盘和乳头等处也出现水泡和烂斑。
【病理剖检】病变基本同于口蹄疫,特征性病变主要在蹄冠及蹄叉及蹄踵部形成水泡,鼻盘和口腔粘膜或齿龈及舌面出现水泡,但乳房极少见到,水泡破溃后留下糜烂、溃疡、内脏器官一般无肉眼可见病变。
【诊断】临床上,同一地区只有猪易感,牛、羊和马都不感染发病。且流行快,发病率高。其临床症状主要在蹄部出现特征性水泡和溃烂,便可确诊。
1.实验室诊断:可采用动物接种试验或血清学诊断(操作方法见猪口蹄疫)。
2.鉴别诊断:应注意与猪口蹄疫、猪水疱疹和水泡性口炎相鉴别。猪口蹄疫
【处理】同猪口蹄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