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门诊兽医手册

绦虫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门诊兽医手册》第411页(740字)

(一)诊断要点

1.寄生于小肠。莫尼茨绦虫主要感染1个半月到8个月龄的羔或犊,无卵黄腺绦虫常见于成年牛、羊,曲子宫绦虫幼畜或成年家畜都可感染。严重感染时,幼畜消化不良,便秘,腹泻,慢性臌气,贫血,消瘦,最后衰竭而死。有时有神经症状,呈现抽搐和痉挛及旋回病样症状。有的由于大量虫体聚集成团,引起肠阻塞、肠套叠、肠扭转,甚至肠破裂。

2.检查粪便中的绦虫节片,特别是在清晨清扫羊舍时,查看新鲜粪便,如在粪球表面发现孕卵节片即可确诊。用饱和盐水浮集法检查粪便,有时可以发现莫尼茨绦虫卵。曲子宫绦虫和无卵黄腺绦虫卵较难检出。

(二)防治

1.首选驱虫药丙硫苯咪唑,按每千克体重5~6mg,口服,投药后灌服少量清水,驱虫前应禁食12h以上,驱虫后留圈不少于24h,以免污染牧地。农区放牧的羊,6月底至7月中旬驱虫1次,11月入冬前再驱1次;淘汰羊于当年8月1次驱虫;山区冬、夏牧场放牧的羊,应于第二年3月底至4月初转场前补驱1次。为防止长期应用产生抗药性,连续使用3年后可与吡喹酮(每千克体重12mg)交替使用;也可应用硫双二氯酚,按每千克体重60~80mg,口服。

2.合理调整放牧时间,为避开清晨甲螨数量高峰,夏、秋一般以太阳露头,牧草上露水消散时进入牧地;冬季、早春甲螨钻入腐殖层土壤中越冬,故可按常规时间放牧。充分利用农作物茬地和耕翻地放牧,逐步扩大人工牧地的利用,建立科学的轮牧制度。

上一篇:棘球蚴病 下一篇:门诊兽医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