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蜘蛛测报调查方法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农作物有害生物测报技术手册》第213页(2132字)

我国发生的麦蜘蛛主要有两种:一是麦圆蜘蛛[Penthaleus major(Duges)],属蛛形纲,蜱螨目,叶爪螨科,主要分布于北纬37°以南的地区,如山东、山西、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北、陕西、四川等地;二是麦长腿蜘蛛[Petrobia lateens(Müller)],属蛛形纲,蜱螨目,叶螨科,分布于河北、山西、山东、河南、安徽、陕西、甘肃、内蒙古、青海、西藏等省(自治区)。

两种蜘蛛主要为害小麦,还能为害大麦、燕麦、豌豆等多种作物和杂草。在大发生年份,麦长腿蜘蛛还为害玉米、大豆、甘薯、花生、绿肥、蔬菜等。

1 主要影响因子

麦圆蜘蛛生育适温为8~15℃,气温超过20℃可大量死亡;空气相对湿度在70%以上,表土含水量在20%左右,最适其繁殖为害。因此,多在水浇地、低湿麦田发生重,干旱麦田发生轻。

麦长腿蜘蛛生育适温为15~20℃,气温超过25℃成虫产卵后死亡。此虫喜干旱,故春雨少、气候干燥年份常猖獗发生;干燥、丘陵、山区和干旱平原地区发生重。

2 调查项目和方法

2.1 系统调查

2.1.1 调查时间 小麦返青后至抽穗期止,每5天调查1次。调查当天在8:00~10:00或16:00~18:00时进行。

2.1.2 调查地块 选择当地往年发生严重、具有代表性的不同生态环境麦田2~3块。每块田面积不少于2×667m2,固定为系统观测田。

2.1.3 调查方法 每块田单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查33.3cm单行长,返青期用目测计数,拔节后将33.3cm×17cm有框固定的白瓷盘或白纸、白塑料布铺在取样点的麦根际,将麦苗轻轻压弯拍打,然后计数,可重复数次,调查蜘蛛种类及其数量。将结果记入麦蜘蛛系统调查表(表4-140)。

表4-140 麦蜘蛛系统调查表

2.2 大田普查

2.2.1 普查时间 根据当地实际发生情况,分别于秋苗期、返青期、拔节期、孕穗期普查4次。每年普查时间应大致相同。

2.2.2 普查地块 选择当地代表性强的不同生态类型麦田10块以上。

2.3.3 普查方法 普查方法同标系统调查。将结果记入麦蜘蛛大田普查表(表4-141)。

表4-141 麦蜘蛛大田普查表

3 预测预报方法

主要依据虫源基数、早春发生量大小,参考天气预报、小麦长势、地势条件等进行综合分析预测。

越冬基数多,越冬虫态成螨所占的比例大,天气预报冬季气温偏高,翌年早春麦蜘蛛可能发生早,且数量多。

早春麦蜘蛛发生基数大,后期发生量相对增多。天气预报若3、4月份温度正常略低,降雨偏多,田间湿度将增大,将有利麦圆蜘蛛发生和为害,尤以长势好、地势低洼田块发生量多。天气预报春暖、干旱、田间湿度低,将有利麦长腿蜘蛛发生为害。

4 测报调查参考资料

4.1 测报资料收集、汇报和汇总

收集小麦主要品种及其栽培面积、小麦播种期和各期播种的小麦面积,当地气象台(站)主要气象要素的预测值和实测值。

全国区域性测报站每年定时填写麦蜘蛛模式报表报上级测报部门。

对麦蜘蛛发生期和发生量进行统计汇总,记载小麦种植和麦蜘蛛发生、防治情况,总结发生特点,进行原因分析。

4.2 发生程度分级标准

麦蜘蛛发生程度分为5级。主要以当地发生盛期的平均虫口密度来确定。各级指标蜘蛛发生程度分级标准如表4-142。

表4-142 麦蜘蛛发生程度分级标准

4.3 防治指标

一般在早春当田间33.3cm单行虫量达200头时需进行防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