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绵疫病测报调查方法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农作物有害生物测报技术手册》第317页(1869字)

茄绵疫病(Phytophthora parasitica)由鞭毛菌亚门真菌寄生疫霉和辣椒疫霉菌(P.capsici)侵染所致。全国各地菜区均有分布,是露地和保护地栽培茄子的主要病害。除为害茄子外,也能为害番茄、辣椒、黄瓜、铃薯等作物。此病以卵孢子随病株残余组织遗留在田间越冬。在环境条件适宜时,卵孢子萌发,借雨水反溅到近地面的果实上,从果实表皮直接侵入,引起初次侵染。以后在病部产生孢子囊,萌发形成游动孢子,通过雨水或流水传播,进行重复侵染。适宜发病的温度15~32℃;最适发病环境温度为25~30℃,相对湿度90%以上,最适感病生育期在坐果期至采收期。发病潜育期3~7天。雨水偏多的年份、连阴雨季节发病重,特别是在高温、多雨季节,易诱发病害流行,常造成大量果实腐烂,对产量影响很大。

1 调查内容与方法

1.1 田间病情系统调查

1.1.1 调查时间 在春、夏季节当地温度回升至18℃左右开始,到秋冬季节温度下降至15℃以下止。

1.1.2 调查方法 选定植30天以上的早、中、晚茬口(生育期已进入封行、开花结果期)的主栽品种、田块地势低、种植密度偏高、利于早发病的类型田各2~3块。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法,每5天1次。每块田、每点随机取20只距采收期7天以内的成龄果实,共100只,保湿2天。调查果实发病率。将结果填入表6-7。

表6-7 茄子绵疫病大田系统调查记载表

1.2 大田病情巡回普查

1.2.1 调查时间 在春、夏季节当地温度回升至20℃以上、雨季来临前15天开始,到秋冬季节温度下降至18℃以下止或茄子采收结束。

1.2.2 调查方法 选定植25天后、已封行进入开花结果期的早、中、晚茬口的主栽品种的类型田各2~3块,调查总田块数不少于15块。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法,每5天1次,每田每点随机调查20株,共取样100株。调查株发病率(果实有无发病)。将大田病情巡回普查结果填入表6-8。

表6-8 茄子绵疫病大田病情普查结果汇总记载表

注:病害普发指数=〔(1级面积×1+2级面积×2+3级面积×3+4级面积×4+5级面积×5)/总面积×5〕×100

2 预测预报方法

2.1 病情趋势预报

主要根据中长期天气预报(雨量与日照时数多少)、作物的生育期(开花结果期与雨期的相遇吻合度)推测预报年度内的发生趋势。

2.2 短期防治预报

根据当前的发病率、作物生育期,近期天气有无连续阴雨的情况,在雨前发布防治预报(指导开天窗的人工预报和化学防治)。

3 测报参考资料

3.1 大田普查发生程度分级标准

◆1级:株发病率为≤25%;

◆2级:株发病率为25.1%~50%;

◆3级:株发病率为50.1%~75%;

◆4级:株发病率为≥75.1%。

3.2 防治适期

防治适期为进入生长盛期的各类型大田、田间株发病率5%~10%的初始发生期。

3.3 茄子绵疫病发生程度测报预警参考

注:上海市蔬菜科学技术推广站(2003)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