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青枯病测报调查方法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农作物有害生物测报技术手册》第330页(1831字)

番茄青枯病是由青枯假单胞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引起的一种细菌性病害。多发于温暖、潮湿地区。植株一旦感染青枯病菌,青枯菌即侵害植株的维管束组织,导致整个植株生长受影响,继而造成全株死亡。高温、高湿最易发病。该病传染速度快,为害程度高,轻则减产,重则绝收,是一种毁灭性病害。青枯病在我国南方如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台湾、湖南、湖北、四川、浙江、上海、江西、云南、贵州等地发生比较普遍,为害比较严重。在黄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也有发生。

1 调查方法

1.1 系统调查

番茄定植大田后10~15天(保护地5~10天),选早栽易感病的主栽品种一种,类型田2块,每10天全田普查1次,于上午10时至下午5时调查。初见病株后,改为5天查1次,采用平行跳跃式取样法,每田定行定株100株,调查株发病率、病情指数。将结果填入表6-26。

表6-26 番茄青枯病定点系统调查记载表

1.2 大田调查

每年4月下旬至6月中、下旬进行。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乡(镇)、村进行抽样,各类型田的调查块数应按当地其相应比例确定。采用平行跳跃式取样法。调查病株率、病情指数。将调查结果填入表6-27。

表6-27 番茄青枯病大田普查记载表

1.3 天气情况调查

番茄青枯病是高温、高湿病害,病菌生长最适温度30~37℃,土壤含水量超过25%时,易发病;遇连绵阴雨或久晴暴雨或晴雨交替,高温、高湿天气,病情发展快而重。记录天气实况,填入表6-28。

表6-28 番茄青枯病发生期天气实况记载表

2 预测预报方法

2.1 发生期预测

根据系统测报点病情消长调查,参考气象预报、历年资料、栽种品种、长势等进行综合分析,当观察大田株发病率达1%时,及时发出预报。

2.2 发生量预测

番茄始花期遇多雨或晴后突降大雨,病害容易流行。一般在土温20℃左右时,田间出现少量病株;土温达25℃左右时,病害盛发。

2.3 发生程度、为害程度、发生面积预测

发生程度以大田防治前普查的病株发生级别及其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为依据。为害程度以大田防治后普查的病株为害级别及其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为依据。

式中:

St——种植面积总数;

Pi——发生面积占种植面积比例;

n——最高级别数。

3 测报参考资料

3.1 番茄青枯病病情分级标准

◆0级:无症状表现;

◆1级:植株顶端个别叶、枝萎蔫;

◆2级:全株1/3枝、叶自上向下萎蔫,早晚有恢复能力;

◆3级:全株1/2枝、叶萎蔫,无恢复能力;

◆4级:全株枝叶萎蔫而枯死。

3.2 发生程度分级指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