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花科蔬菜小菜蛾测报调查方法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农作物有害生物测报技术手册》第359页(2546字)

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innaeus)属鳞翅目,菜蛾科。国内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菜区均有分布。为害十字花科蔬菜(甘蓝、花椰菜、大白菜、萝卜、芥菜、雪菜)和各种青菜等。小菜蛾在我国东北地区年发生2~3代,新疆4代,华北发生5~6代,长江流域发生9~14代,在华南地区发生17代。小菜蛾周年都可以发生,能否猖獗为害,则受雨水、温度、天敌及栽培管理情况的影响。

1 系统调查

1.1 成虫发生数量诱测

1.1.1 黑光灯诱测 自3月下旬至11月底,采用多功能自动虫情测报灯(或20W黑光灯)诱蛾,要求其四周无高大建筑物和树木遮挡。虫情测报灯(或黑光灯)的灯管下端与地表面垂直距离为1.5m。20W黑光灯的灯管一般每年更换1次。每日检查灯下成虫数量、性比。结果记入表6-61。

表6-61 小菜蛾成虫灯下诱测记载表

1.1.2 性诱剂诱测成虫

1.1.2.1 诱测时间 十字花科蔬菜生长季节。

1.1.2.2 诱测方法 选择当地有代表性的连片种植的十字花科蔬菜田1块。设置相互距离50m左右的诱盆3个,三角形排列,利用小菜蛾性诱剂诱芯进行诱蛾消长观察(诱芯使用时间为15天),每天记录诱蛾量填入表6-62,以掌握成虫(雄蛾)发生高峰期及其数量。并记录当晚午夜前天气情况(气温、风力和降雨)。

表6-62 小菜蛾性诱剂诱测记载表

1.3 田间虫量调查

1.3.1 调查时间 十字花科蔬菜生长季节,每5天调查1次。

1.3.2 调查方法 选择当地有代表性的主要十字花科蔬菜不同类型田(不同蔬菜种类或不同播期)各1块,定点调查。采取对角线5点取样法,每块田固定5点,每点成株菜定5株,幼株菜定10株,记录卵、一至二龄幼虫、三至四龄幼虫、蛹的数量,折算各虫态百株虫量及其百分率。记入表6-63。

表6-63 小菜蛾虫口密度和发育进度调查表

1.4 大田普查

1.4.1 越冬虫源基数普查

1.4.1.1 调查时间 在秋、冬季蔬菜收获后。

1.4.1.2 调查方法 选择当地有代表性的十字花科蔬菜不同类型田各1块。在地块的向阳处,采取对角线5点取样法。每块田或田边杂草地选5点,每点调查1m2内残株落叶或杂草上的幼虫和蛹的数量,换算成hm2数量。记入表6-64。

表6-64 小菜蛾越冬情况调查表

1.4.2 蔬菜生长期发生量普查

1.4.2.1 调查时间 十字花科蔬菜生长季节,小菜蛾成虫高峰期后2~5天,每10天普查1次。

1.4.2.2 调查方法 选择5个以上有代表性种植区域,每区调查2块田,采取对角线5点取样法,每田调查5点,每点5株。调查卵、幼虫、蛹、虫株率,换算百株卵、幼虫及蛹量。填入表6-65。

表6-65 大田普查小菜蛾虫量及为害情况调查表

1.5 测报资料收集

十字花科蔬菜种类和主要品种及其栽培面积;播种期和各期播种的面积;当地气象台(站)主要气象要素的预测值和实测值。

2 预测预报方法

2.1 发生期预测

根据灯诱和性诱成虫结果,统计小菜蛾成虫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结合将要预报的下一代发生期间当地的气温预报,及该条件下的各虫态发育历期,即可推测出下一代的发生期。

2.2 发生程度预测

根据田间虫情调查、蔬菜品种布局及栽培生长情况,结合气象资料,参考历史资料和发生程度分级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做出发生程度预测。

3 发生程度分级指标

发生程度分为5级,以幼虫发生高峰期的百株虫量表示,各级划分指标见表6-66。

表6-66 小菜蛾发生程度分级指标

4 测报参考资料

4.1 小菜蛾各虫态历期

注:上海市蔬菜科学技术推广站室内饲养获取数据

4.2 性诱剂主要组分

组分1:Z11-16:Ald顺-11-十六碳烯醛;组分2:Z11-16:Ac顺-11-十六碳烯醛。

配比:水∶组分1∶组分2=1∶1或7∶3,两种配比相当于5头处女雌蛾的诱捕效果。每芯用量50μg。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