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条跳甲测报调查方法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农作物有害生物测报技术手册》第398页(2640字)
黄条跳甲(Phyllotreta striolata)属鞘翅目叶甲科。全国菜区都有发生,有4种近似种。该虫是寡食性害虫。主要为害十字花科的青菜、大白菜、甘蓝、花椰菜、油菜、萝卜、芥菜等。越冬成虫在当地温度稳定上升到10℃左右时,开始活动取食。适宜黄条跳甲生长发育的温度范围15~35℃;最适环境温度为21~27℃,相对湿度为80%~100%。成虫寿命长,平均30~50天,产卵期可延续25~45天。平均每头雌虫产卵200粒左右。由于超长的产卵期超过了卵至成虫羽化的历期,是世代重叠现象极严重的主要原因。影响发生量的关键因子是卵的孵化要求有100%的相对湿度,因此,多雨、潮湿的年份发生重。
1 调查内容与方法
1.1 色诱成虫消长系统调查
1.1.1 调查时间 当地冬春季温度达到10℃左右时开始至温度回落到10℃以下时止(南方地区可能要全年调查时,以自然年度的法定日期作为划分年份数据的起始点与终止点)。
1.1.2 调查方法 选择有代表性的茬口、主栽品种,在露地观察点放置30cm×30cm×10cm中黄色方形诱杀盆(或用18~25cm直径,中黄色圆盆)3只(编号)。黄色诱成虫应将诱虫设备放在空旷、便于调查进出的田边,周边应避免有同类的光谱干扰,各盆间隔距离10m以上,在盆深2/3左右位置开5~8个2mm直径的溢水孔,盆放在近地面,盆内盛清水至溢水孔,并加入少量敌百虫农药,防止已诱捕入盆的成虫再跳出。每日上午同一时间(一般上午上班时)调查隔日的投盆虫数。将结果填入表6-120。
表6-120 黄条跳甲黄盆诱捕消长记载表
1.2 田间虫情系统调查
1.2.1 调查时间 在黄盆诱虫始见后10天至黄盆诱虫终见止。
1.2.2 调查方法 直播的叶菜或萝卜播种出苗后10天开始,至采收前10天止;移栽定植的大田自活棵后10天开始,至采收前5天止。采用大5点取样法,每隔5天1次,每点取样10株,共调查取样50株。记载虫害株数、被害叶率,将调查结果填入表6-121。
表6-121 黄条跳甲田间叶片为害率调查
1.3 大田虫情巡回普查
1.3.1 调查时间 从当地黄条跳甲发生盛期开始至年度的发生末期止。
1.3.2 调查方法 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法,每10天1次,每点取样20株。调查虫害株率。将大田虫情巡回普查结果汇总填入表6-122。
表6-122 黄条跳甲大田普发率调查表
2 预测预报方法
2.1 短期预报
根据黄盆诱虫系统消长调查,在成虫盛发期前5~7天,向主要生产区发布大田虫情防治适期预报。
2.2 中长期预报
根据黄盆诱虫历史资料,利用同期早春诱虫量、常年的同期发生期距、中长期天气预报的雨量多少的趋势分析,进行后2~3个代次的发生程度、发生期、防治适期(区间)的预报。
2.3 防治适期及防治对象田预报
防治适期为成虫始盛至高峰。连茬种植的萝卜在播种时用颗粒剂随种子同时散布于浅土层。
防治对象田为大田虫情普查发生程度属中等发生以上和连茬种植的萝卜类型田。
3 测报参考资料
3.1 大田普查发生程度分级
◆1级:有虫株率≤20%,或株平均虫量≤3头;
◆2级:有虫株率20.1%~40%,或株平均虫量3.1~8头;
◆3级:有虫株率40.1%~60%,或株平均虫量8.1~15头;
◆4级:有虫株率60.1%~80%,或株平均虫量15.1~25头;
◆5级:有虫株率>80%,或株平均虫量>25头。
3.2 防治适期预报
防治适期(发生早期)为成虫发生始盛期。
防治适期(发生盛期)为上代成虫的发生量偏多时,在播种时,使用颗粒剂与种子混合后,随种子同时撒入表土后,混入浅土层。
3.3 黄条跳甲卵历期(室内饲养)
注:上海闵行区蔬菜技术服务中心病虫测报点。
3.4 黄条跳甲幼虫历期(室内饲养)
注:上海闵行区蔬菜技术服务中心病虫测报点。
3.5 上海地区黄条跳甲各代成虫的发生期
注:上海闵行区蔬菜技术服务中心病虫测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