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品种籽粒形态鉴定方法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农作物品种鉴定手册》第210页(2383字)
1.玉米籽粒形态鉴定法 从上述籽粒性状可知,不同玉米品种在籽粒类型、颜色、形状等方面存在差异(如表18-1)。
表18-1 几个玉米单交种和亲本籽粒形态的差异
其测定方法是从净种子样品中数取100粒4次重复,逐粒鉴定,分出异品种与本品种籽粒,并分别计数,然后计算平均品种纯度百分率和核对容许差距。
如有必要,可将种子样品先在水中浸30分钟,使粒色加深,以便于区分。
2.玉米籽粒花粉直感鉴定法
(1)理论依据 玉米籽粒颜色可来自果皮糊粉层和淀粉层胚乳等部分。果皮颜色性状遗传主要受果皮色基因P和p,以及褐色果皮基因Bp和bp所控制。果皮属母体组织,无花粉直感作用,果皮颜色取决于母本的基因型。如母本为黄色果皮,父本为白色果皮,杂交种F1为黄色果皮。糊粉层颜色性状受紫、红、白等7对基因控制。其显隐性关系为紫>红>白。胚乳淀粉层颜色性状受黄色胚乳(Y)和白色胚乳(y)1对基因所控制。黄色为显性,白色为隐性。糊粉层和胚乳有花粉直感现象。如母本白色,父本黄色,则F1为黄色,可作为标记性状。
(2)玉米籽粒花粉直感鉴定 据河北省种子公司李秀锦等人(1992)研究,按花粉直感可进行烟单14号(黄早四×MoD)、反交掖单2号(黄早四×掖107)、掖单2号(掖单107×黄早四)、掖单4号(8112×黄早四)等杂交玉米品种纯度测定。
第一类,以黄早四为母本的杂交种。根据黄早四母本籽粒为淡黄透明,父本Mo17和掖107为深金黄不透明,所结杂交种。由于受父本的花粉深色显性直感,其籽粒胚乳从原来淡黄透明变为红黄色不透明。如样品中混有淡黄色透明粒则为母本自交粒。
第二类,是以掖单107和8112为母本的杂交种。掖单籽粒为深黄顶,红黄粒,接受父本黄早四花粉后杂交种籽粒变为白顶,整个籽粒颜色变为比掖107稍浅。8112为母本籽粒顶盖和整个籽粒均为深黄色(看上去稍微发红,发暗且无光泽),而接受父本黄早四花粉后所结杂交种的籽粒胚乳为浅黄透明,白顶,有光泽,籽粒稍发白。
测定误差为1%-2%。该法具有简便,对花粉直感在杂交种籽粒上显现出颜色和透明度有明显差异,以及对纯度测定较为准确的优点。但没有明显花粉直感特征的杂交种则无法应用(详细资料可参考《种子科学》1992年第4期,第13页)。
【参考文献】:
〔1〕西北农学院主编(1979),作物育种学,农业出版社。
〔2〕浙江农业大学编(1961),作物栽培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3〕吉林省农科院和吉林省种子公司编着(1980),农作物种子与育种,吉林人民出版社。
〔4〕菲尔索娃着(1958),种子检验和研究方法,农业出版社。
〔5〕柯兹米娜着(1960),种子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6〕颜启传等(1986),杂交玉米吉单101及其亲本自交系种子真实性鉴定和纯度测定技术的研究,《种子》,1986年第5-6期第12-15页。
〔7〕李继耕等(1979),同工酶与玉米杂种优势研究,遗传3∶8-11。
〔8〕李继耕等(1980),栽培玉米起源的同工酶研究,遗传学报,3∶223-230。
〔9〕颜启传等(1993),杂交玉米丹玉13号及其亲本自交系的同工酶鉴定,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93年第3期第72-75页。
〔10〕R.W.Jugenheimer(1976).Corn improvement,Seed production and uses.Awiley-lnter—Science publication John willey & Sons.
〔11〕ISTA Secretary(1975),Testing for genuinenoss of Cultivar,A°S—N.L.H,Norway.
〔12〕J.Pauksens(1975),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Cultivar trueness and Purity in Maize(Zea may S.L).Seed Sci.& Techn01.Vol:3(1).
〔13〕W.J.Robert(1976),Corn improvement,Seed Production and uses.Awiley—lnterscience Publication.
〔14〕周展明等(1992),玉米蛋白质凝胶法鉴定品种纯度的研究,《种子世界》(1):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