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区域的划分及各区特点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农业出版社《水产养殖手册》第9页(10459字)
我国幅员广大,由南到北跨越了五个气候带,从西到东地势由高渐低(高原、山区、丘陵、平原)。由于地理、气候、水文等的巨大差异,使内陆水域、海域状况纷繁复杂,景象万千。因此,不仅孕育了丰富的海淡水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资源,而且形成了各具特点的水产养殖自然区域。
一、淡水养殖区域的划分
(一)华中区 该区位于北至秦岭、淮河流域,南至南岭,西至四川盆地,东临黄海和东海,北纬25-35°,包括四川盆地、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和上海等省市。该区地形分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和丘陵、低山三部分。长江横贯其中部,有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和长江三角洲;丘陵地带呈东北-西南走向,低山、丘陵与长条形盆地相间,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浙江等省除江湖区以外的部分。区内有淮河、长江、钱塘江三大流域。
华中区在自然地理上属亚热带湿润区,受东南季风影响,气候温和,雨量集中,四季分明。但由于地势起伏大,地形错综复杂,致使局部地域气候有许多变化。长江流域一般是南部气温高于北部,东部平原气温高于西部平原;盆地和河谷一般温差较小。整区年平均气温为13.2-19.7℃,多数地方平均为15-18℃,淮河以北略低,为13-16℃,江西南部较高,年平均为16-20℃;1年中最冷为1月,大部分地区平均温度为0-4℃,湖南湖北为3-8℃;最热为7月,平均温度26-30℃,湖南、湖北盆地,江西鄱阳湖盆地,四川盆地,夏季高温达40℃以上。
华中区水温年平均变化在15.7-18.3℃;武汉东湖年平均水温为17℃;钱塘江流域及浙江各水域为17.4-18.9℃;淮河流域的洪泽湖年均水温16℃左右。
全区无霜期在210-270天,湖南、湖北的河谷地区达300天以上。日照时数年平均为1500-2200h,东部多于西部。四川盆地受云雾影响,阴天多,日照少,全年日照只有1000-1300h。本区雨量丰富,年均降水量1000-1600mm;淮北、苏北较少,为700-800mm;江西、浙江山区高达1800-2000mm。淮河为我国河流冰冻的最南界线,平均1年有0.5个月冰冻期,除此外,整个区内无结冰期。
华中区是我国内陆水域分布最密集的地区,全区水域面积达1.2亿亩左右,占全国内陆总水域的45.5%。除长江、淮河、钱塘江三大水系外,在浙江省还有直接入海的莒溪、曹娥江、甬江、灵江、瓯江、飞云江及鳌江;另外还有湘江、赣江、汉水等许多大小河流。本区又是我国着名的五大湖群区——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和巢湖。中小型湖泊众多,如湖北素称“千湖之省”,原有湖泊面积1250多万亩。湖泊多属吞吐性和浅水型。长江两岸的丘陵山地多丘陵型水库和山塘。
华中区在内陆水域总面积的组成中,以江河面积最大,占50.1%,湖泊面积居第二位,占29.4%,池塘面积略大于水库。各类可养殖水面总计为3732.8万亩,占全区总水面的31.2%,占全国可养殖总水面的44.1%,为全国重点产鱼区之一。可利用养殖的水域面积中又以池塘面积最多,占31.6%(表1-7)。
表1-7 华中区各类内陆水域面积组成
本区因河流纵横,湖塘密布,形成水网,气候适宜多种水产种类的生长,而且每年4-9月降雨集中,正是鱼类生长的旺季,因此水产养殖业历来比较发达,素有“鱼米之乡”之称,发展潜力很大。
(二)华南区 包括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及台湾五省、自治区。地处我国南部沿海及台湾海峡两岸,是我国纬度最低的地带,北回归线横穿粤桂台三省中部,邻近福建。境内东北为武夷山脉,北侧有南岭山脉,形成天然屏障,阻挡寒潮南下,也是长江与珠江流域的分水岭。全区多属两广丘陵和浙闽丘陵,兼有滨海沿河平原。
华南区为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南部沿海地区夏季长达6-9个月,全年都在0℃以上,日平均气温≥10℃的天数300天以上,全年积温达6000-8000℃,年平均气温15-21℃;粤、桂两省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6-15℃,最热的7月份,平均气温23-29℃,绝对高温达40-42.5℃。除北纬24°以北地区有5-15天冬季外,大部分地方无冬天。福建2月份最冷,平均气温为5-13℃,7-8月气温最高,大都在37-38℃。全区日平均温度终年在10℃以上.
本区水温年平均变化为21.4-23.5℃;最低温变化为9.3-14.2℃;最高温变化为28.0-31.2℃,其中年平均水温以西江(22.1℃)、珠江三角洲(23.5℃)为最高。
本区降水极为丰富,多数地方年降水量为1400-2000mm,山区高达3000mm。广东沿海5-11月、福建7-9月、广西夏季、台湾6-10月常受台风侵袭。由于降雨多、雨季长,因此河流流量大,汛期长。
华南区无霜期10-11个月。
华南区多河流,珠江水系流经广东、广西。另外,自成系统,独流入海的河流,一般短促,干支流交织成网络状水系。除珠江外,较大的河流有福建的闽江,流域面积60800km2,九龙江流域面积13000km2,还有粤东的韩江,广西南流江、钦江等。
珠江三角洲是由西江、北江共同冲积的大三角洲和东江冲积的小三角洲的总称,其范围大致西起三水,东至石龙,南至崖门之间,面积11300km2,河道密如蛛网,分汊多,越近海口越多,岔道纵横交错,迂回曲折,构成网状水系,池塘密布,历来是我国池塘精养高产区。
本区天然湖泊少,山区、丘陵多水库;粤、桂两省共有山塘132069处,面积77.88万亩;闽省还有海滩围垦水面22万亩,广西有水产养殖价值的冷泉500余处,其中流量大于50L/s以上的有201处,可用于养鱼。
在本区范围内除台湾省外,总水域面积2085.2万亩,占全国总水域面积的7.8%,可养殖的水域面积999.45万亩,占全国可养殖的水域面积的11.8%,占本区总水域面积的90.9%。
表1-8 闽、粤、桂、琼四省(自治区)各类型水域及面积
表1-9 闽、粤、桂三省(自治区)可养殖的水域面积
表1-10 闽、粤、桂三省(自治区)各类型水库,山塘数目和面积
(三)华北区 包括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河北和北京、天津五省二市以及甘肃、宁夏部分地区,大部分地区在长城和秦岭、淮河之间,西半部有秦岭山脉、吕梁山、太行山脉等,东半部为华北平原、鲁东、鲁西丘陵和低山。区内有黄河、海河两大水系贯穿。本区山地海拔多在1000-2000m,平原海拔100-50m以下,豫西、豫北、胶东地势在300-400m,海河三角洲地势甚低,一般在海拔2-5m。
黄河中游为黄土高原,在晋、陕两省境内植被极差,本区北部土壤大部为褐土及褐化潮土,黄河沿岸及区内低洼平原地带盐碱地广泛分布。
区内气候大部分属暖温带、半湿润地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春季干旱多风沙,冬夏长,春秋短。黄河中游年平均气温在5.6-13℃,最暖月份平均23.4℃;下游年平均气温12-14℃,最暖的7月份平均26-27℃;海河流域全年平均气温7.5-12.8℃,7月份平均气温为23.2-26.7℃,大部地区大于或等于10℃的积温为3239.4-4774.2℃。本区水温年平均10-11℃,最高为7月份,变化范围在19.2-27℃之间,最低为11月至翌年3月份,平均0-1℃。汾河水库12月初到翌年4月初结冰约4个月,冰层厚0.5-0.6m;东平湖12月下旬开始结冰约50天。
华北区无霜期平均为180-200多天。年平均降水量为300-900mm,降水量低于蒸发量,河水水量季节变化大,雨季集中在5-9月,从11月至翌年6月为枯水期,7-10月为丰水期,雨量为全年的70-80%。
华北区各地全年日照时数,东北部为2698.2h(太原)一2778.7h(北京),高于南部地区的2065.6h(西安)-2438.1h(郑州)。
在华北区范围内总水域1467.28万亩,占全国总水域的5.5%;可利用养殖的水域985。6万亩,占全国可养殖水域的11.6%,占本区总水域的6.7%。全区水域分布特点是,以东半部平原、丘陵地带水域多,西半部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带水域较少;水库数量多,分布广;湖泊以山东、河北省较多,其余地区均较少;池塘大多数在河南、山东及河北三省,河沟可养殖面积甚少。另外在山西省还有较多的泉水,总流量118.33m3/s,其中大于1m8/s的有24个,合计流量79.2m3/s,大部分可以利用养鱼。
(四)东北区 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呼伦贝尔盟、哲里木盟、昭乌达盟的西拉木伦河以南地区,是我国高纬度地带。本地区地形特征是北面、东面、南面为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鸭绿江所环绕,河流内侧分布着弧形的低山和丘陵,区内有兴安山地和长白山地,中间为松辽平原,东北角为三江平原,还有大片低洼沼泽湿地。平原上地表水和地下水均较丰富。区内大部分地区属温带,大兴安岭北部属于寒温带,辽宁省东南部属暖温带。邻近亚洲的冬季风源地,大陆性气候,春季多大风,冬季漫长、寒冷、干燥;夏季温和而湿润,东半部及北部气候比较湿润,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为400-900mm,辽宁沿海为600-1200mm,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递减,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6-8月约占60%。夏季日照长,年平均日照在2200-2600h。年平均气温全区为-5-10℃,南部为8-12℃,中部0-8℃,北部-6-0℃;北部1月份为-32-17℃,极端最低气温-52.3℃;南部气温最高的7月份平均在21-25℃。本区水域冰封期长。黑龙江、吉林两省5月下旬水温为14-16℃,7月份平均为20-26℃,10月份降至10℃以下;这两个省水库、湖泊的水温,1年中超过14℃的日数为100-135天左右(5月中旬至10月初)。辽宁省5月份水温达14℃以上,水库水温超过15℃的日数为160天。达赉湖水温在6月份才达16℃。
东北区无霜期较短,平均为120-200天,年平均湿度及无霜期总的分布趋势由北向南递增。冬季水面结冰期平均115-193天,冰层厚度平均0。8-1.5m。大部分地区大于或等于10℃的积温不到3000℃,北部只有1300-2000℃。
东北区除黑龙江和辽河两大水系外,自成系统入海的还有绥芬河。全境内陆总水域面积3335万亩,占全国总水域面积的12.6%,其中可养殖的水域面积1771。4万亩,占全国可养殖的水域面积的20.8%,占本区总水域面积的53.1%。气候条件一般适合养殖温水性鱼类;很多溪流水质清冷,适合养殖虹鳟等冷水性鱼类。
(五)西南区 主要包括云南、贵州、川西南大小凉山地区及广西自治区一小部分。南与越南老挝接壤,西与缅甸为邻。地势复杂,西北高,东南低,西部属青藏高原,山岭基本为南北走向,东部云贵高原山岭为东北-西南走向,处于低纬度的内陆地区,境内以山地、高原、丘陵为主,约占全区面积的95%,平原和山间盆地较少。
境内大部分地区为亚热带湿润气候,云南南部为热带,川滇西部高原和山地,海拔高,为温带和亚寒带高山气候。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水气可沿东南低、西北高的地势爬坡而上,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800-2000mm,但季节分配不均,春旱、伏旱、秋旱可在不同地区出现。年平均气温多在6-20℃,绝大多数地区无霜期每年为173-350天,但光照条件较差,日照时数全年只有1000-2800h,太阳年总辐射量77-155kcal/cm2,在全国属于低值区。河流水温年平均17.4-20.8℃,湖泊为19.2-22.7℃,最高为8月份,最低1-2月份。本区虽然霜期短,但由于光照时间不足,生物生长受影响,山区夏季温度偏低,秋季降温快,水域初级生产力受抑制,鱼类可生长的时期虽长,但缺乏鱼类快速生长的较高适温,对鱼类的旺盛生长不利,因而影响鱼产量。
西南区总水域面积1028万亩,占全国总水域面积的3.89%。河流沟渠多,占总水域面积的68%。湖泊主要在云南。全区可养殖的水域面积421万亩,占全国可养殖的总水域面积的4.9%;占本区总水域面积的40.9%。本区温泉较多,如云南有595处,总流量11853L/8,贵州有温泉86处,四川多数为碳酸泉,可用作温流水养鱼。本区有稻田面积7000多万亩,适于养鱼的稻田估计约2000万亩。
(六)蒙新区 包括内蒙古(呼伦贝尔等东部三盟除外),新疆自治区和甘肃、宁夏部分地区。位于我国北部及西北部边陲。地处中温带,但为内陆,远离海洋,为明显的大陆性气候,干旱、荒漠,降雨稀少,气候变化剧烈,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4-10℃,南疆为7-14℃,1月份平均气温-30℃以下(内蒙、北疆)至-10℃(南疆),7月份为15-25℃左右。雨量自西向东变化在100-500mm左右。本区地势复杂,有山地、沙漠、草原,植被覆盖度低。谷口砾质冲积扇发育明显,在冲积扇末端,出现细土平原和盐湖、盐沼。
蒙新区山地两侧河流密布,离山越远河流越少,大部分为内流河,水源多靠山地降水和高山融雪,渗漏和蒸发量大。较大的河流,主要有新疆流人北冰洋的额尔齐斯河,内流的塔里木河和伊犁河;在内蒙古外流的有黄河、西拉木伦河,内流的有弱水和乌拉盖尔河。在内流河的尾端往往潴成湖泊,如乌伦古河潴成乌伦古湖(福海)、玛纳斯河流入玛纳斯湖、博乐塔拉河潴成艾比湖等。本区为我国五大湖区之一,湖泊面积7400km2,约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10%,湖泊贮水量约7×1010m3,其中淡水贮量2×109m3。由于蒸发强烈,湖泊矿化度高,形成咸水湖或盐湖,有的面积激剧缩小,如内蒙古的乌梁素海,在50年代为120多万亩,后因蒸发大,加之围垦,至80年代仅为80万亩;20万亩的黄旗海,原以产鲫鱼着称,以后湖水矿化度激增而无鱼生存。本区总水域面积为2400万亩,其中池塘20万亩,湖泊1400万亩,水库220万亩,河流沟渠760万亩。可以利用养鱼的水域面积为1290万亩,其中池塘16万亩,湖泊920万亩、水库174万亩、河沟180万亩。
(七)青藏区 包括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及川西高原。南及西南部与印度、不丹、尼泊尔等国接壤。本区北有昆仑山-巴颜喀拉山,南有喜马拉雅山,东为横断山脉,地势高峻,海拔平均在4000m以上,基本上是高原,中间杂有高山、盆地、峡谷、平川。青藏高原空气稀薄清新,太阳辐射强烈,白天增温快,夜间降温也快,气温日差常在20℃上下。全年总辐射量180kcal/cm2,积温不多。本区包括三个气候带,其一,是西北部为海拔4800-5100m的高原寒带,气温不曾出现大于10℃的日子,最暖月份在7月份,气温小于6℃,日最低平均气温都在0℃以下;年降水量100mm,主要以雪、霰、雹形态下降;为无人区。其二,是东南部为高原亚寒带,为江河源头畜牧区,有牧场5亿亩;河谷海拔4000-4500m,东南若尔盖一带为3500m;年平均气温-3-3℃,最暖月份为6-12℃;年降水量300-400mm,90%集中在6-9月;本地带湖泊众多,水面宽广,多产裂腹鱼亚科和条鳅属鱼类;湖周多草滩。其三,再往东为高原温带,海拔3000m上下。本地带的柴达木盆地平均气温10℃左右,有时高达30℃;积温2000℃,最暖月气温15℃,最冷月气温小于-10℃;降水量东部为400mm,西部为20mm;日照3000h以上;青海湖东侧的河谷低地海拔2200m,年降水量400mm上下;藏东多沼泽洼地,为潜水域,藏南为谷地,较干旱,年平均降水量440-1000mm,多数地区无霜期3-5个月。水域冰封期一般长达4-6个月,夏季水温不高,纳木错湖7月上半月水温最高为13℃。
青藏区位于亚洲大陆内部,是东亚、南亚和中亚许多大河的分水岭和发源地,东流的有长江、黄河,西流的有印度河上游,南流的有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等。除此外,大部分为内流河,主要靠冰雪融水补给。高原上的湖泊星罗棋布,湖泊总面积5140万亩,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46%;大小湖泊600多个,大部分分布在藏北高原,水温低或为咸水湖,鱼类少而生长缓慢。青海省有水库123座,面积1.2万亩。可养殖的水域面积在西藏无统计数,青海约有8.23万亩,其中湖泊7万亩,水库1.2万亩,池塘0.03万亩。
二、海水养殖区域的划分
(一)渤海养殖区 渤海为我国一个半封闭的内海,东部以渤海海峡与黄海相通,北部有辽东湾,西部有渤海湾,南部有莱州湾。该区属于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受陆地包围,环境受大陆影响明显,冬季常受蒙古寒流袭击,气温较低,年平均12℃以下,1-2月份平均海水温度-1℃左右。浅海滩涂多有冰冻。夏季常受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雨量集中,时有暴雨,并偶有台风入侵。春秋气候干燥。全区海岸线长2880km。滩涂面积758万亩。水深10m内的浅海面积为2453万亩。平均入海年径流量537.8×108m3,年输砂量8.47×108t。沿岸有黄河、辽河、海河、滦河等10多条河流汇入,在河口附近形成浅滩。毛蚶、文蛤、杂色蛤、四角蛤蜊等贝类资源丰富,又是中国对虾的主要产卵场。海带、扇贝、鲍鱼、海参、海胆等宜于本区增、养殖。
(二)北黄海养殖区 包括辽东半岛东海岸、庙岛列岛、长山列岛、胶东半岛南北海岸,大陆岸线2918km;沿海岛屿700多个,岛屿岸线1250km。气候状况与渤海区相似。岸线中属基岩岸段有3334km,海涂面积234万亩,浅海面积839万亩。入海河流主要有鸭绿江、大洋河、碧流河、大沽夹河、乳山河、东五龙河,平均年流量315×108m3,年输砂量2440kt。浅海滩涂底质以泥砂为主,淤泥较少。海带、裙带菜、紫贻贝、牡蛎、鲍鱼、扇贝、毛蚶、文蛤等资源较丰富,宜于发展增养殖;此外还适于养殖对虾。
(三)南黄海养殖区 本区范围北自海州湾,南至启东南界,大陆海岸线长953km,岛屿岸线26km。年平均气温14.2℃。降水量985mm。平均表层水温15.1℃。海岸类形基岩岸段仅占3%,主要为粉沙淤泥质平原海岸,占全岸线的70%,其余系粉沙或细沙质。本区中部浅海发育有辐射状沙脊群,南北长达约200km,东西宽约90km,分布于自沿岸至深25m等深线附近。本区浅海面积2190万亩,滩涂面积587万亩。沿岸主要受长江径流影响,浅海滩涂生物种类相对较少,主要有文蛤、四角蛤蜊、褶牡蛎等分布,紫菜、对虾、梭鱼等均有养殖。
(四)长江口养殖区 主要自启东湾以南,包括上海市沿海的范围。大陆岸线长171km,砂洲岛屿岸线278km。年入海径流量1030×108m3,年入海泥沙量477×106t。本区位于暖温带和亚热带的过渡带,气候偏暖、湿润;沿海冬季无冰冻,夏季受海洋季风影响,常有台风过境,但登陆次数不多。年平均气温15.7℃。降水量1124mm。表层水温平均为19.3℃。有浅海面积755万亩,滩涂面积91万亩,长江口砂洲不断淤积,透明度不足20cm。天然分布经济生物有缢蛏、牡蛎、四角蛤蜊、锯缘青蟹、中华绒螯蟹、刀鲚、凤鲚、鲻、梭鱼、鳗鲡等。
(五)东海西岸养殖区 包括浙、闽两省浅海滩涂。大陆岸线5229km,岛屿岸线6391km,其中基岩段占70%。本区沿海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季时间不长;年平均气温高于15℃,2月份两省平均水温分别为8.3℃和11.9℃.受南下陆地气候影响,雨量充沛;夏秋两季常有台风登陆和过境台风袭击,多暴雨。本区浅海面积3388万亩,滩涂面积648万亩,占全国浅海、滩涂面积各22%左右。岛屿占全国总数的52%。本区海湾多,主要有杭州湾、象山港、三门湾、台州湾、乐清湾、温州湾、沙港、三沙湾、东吾洋、三都湾、罗源湾、福清湾、兴化湾、湄州湾、泉州湾、厦门港及东山港等,水质肥沃,风浪小,适于养殖。本区北部有长江强大的入海径流,并携带泥沙,形成了北部海域特殊的自然环境,沿岸许多大小河流入海,年径流量1988×108m3,年输砂量2807×104t;浅海滩涂多样化,生物资源丰富,可增养殖的种类亦多,主要有缢蛏、泥蚶、蛤、牡蛎等。
(六)南海北岸养殖区 东起韶安宫古半岛,西至防城北仑河与越南交界,大陆岸线5343km,岛屿(不包括海南岛及东沙、南沙、西沙等群岛)岸线长2776km,属于基岩海岸长达6221km。本区年平均气温22.4℃,表层水温23℃。年降水量1800mm。浅海面积2073万亩,滩涂面积526万亩。沿海岛屿共2130个,占全国总数的1/3。海湾多,面积较大的港湾有汕头港、红海湾、大亚湾、大鹏湾、北津港、湛江港、雷州湾、英罗湾、北海湾、防城港、钦州湾等。沿岸有珠江、韩江、南流江、钦江等入海河流,全年径流量最大时达3786×108m3,其中广东高于广西12倍;全区江河入海输砂量8978×104t。海岸环境多样,生物资源种类繁多,红树林和珊瑚礁形成的生物海岸是本区特有的海岸景观。有经济价值的水产动植物,有江蓠、牡蛎、文蛤、珍珠贝、华贵栉孔扇贝、江瑶、斑节对虾、墨吉对虾、锯缘青蟹、海参、石斑鱼、遮目鱼、黄鳍鲷等。
(七)南海诸岛养殖区 包括海南岛、东沙、西沙及南沙群岛。海南岛岸线长1535km,其中基岩岸线占95%,浅海面积315万亩,滩涂面积30万亩。底质为砂、砾或珊瑚礁。主要有南渡江、万泉河等河流入海,平均年径流量163×108m3,年输砂量104×104t。
本区属热带及赤道热带,台风多(平均每年8.8次),气温高,年平均24.5℃,表层水温23.6℃。年降水量1700mm,冬季干旱,2月份降水量仅17mm。本区着名的水产动植物有麒麟菜、鹧鸪菜,凝花菜、芋根江蓠、沙菜、凤尾菜、美丽鹿角珊瑚、黑珠母贝、企鹅珠母贝、花鹊栉孔扇贝、紫色裂江瑶、多棘江瑶、夜光蝾螺、塔形马蹄螺、唐冠螺、虎斑宝贝、龙虾、斑节对虾、黑乳参、绿刺参、石斑鱼、蝴蝶鱼等。
(八)台湾沿岸养殖区 台湾岛东侧海岸面临太平洋;西侧为台湾海峡,海底平坦,海峡最深处80m;东侧海区离岸不远就达200m深,稍外水深达1000m以上。东及东北侧海岸以基岩为主,西及西南侧为沙质岸;岛屿岸线长1824km。台湾沿海属典型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终年气温较高,年平均在20℃以上,常年无冬天,年温差小,冬季水温可突破20℃。雨量充沛,季节分配相对均匀。台风季节长,影响严重。本区20m水深以内浅海滩涂面积501万亩。台湾省除台湾本岛外,有澎湖列岛及其他小岛222个,全部面积35961km2。
本区河川径流量大,年平均690×108m3。平均降水量2050mm。气温22.3℃,大于10℃的积温8147℃。年辐射量110kcal/cm2。无霜期365天。浅海滩涂生物资源丰富,已养殖的有遮目鱼、石斑鱼、鲻鱼、非鲫、鲷鱼、独角新对虾、锯缘青蟹、梭子蟹、日本对虾、斑节对虾、长牡蛎、丽文蛤、蛤蜊、蚶、鲍、紫菜、礁膜等。
(编者:朱述渊、项斯薇 审者:李德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