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地区鱼种的越冬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农业出版社《水产养殖手册》第447页(1401字)
一、越冬池的条件和越冬前的准备
1.越冬池面积以10亩左右为宜。冰层达最大厚度时的冰下水深,微流水越冬池要保持1m以上,可补水的静水越冬池保持1.5m以上,无补水条件的静水越冬池应达2m以上。池底要求没有或只有很少淤泥,最多不超过15—20cm。不能有工业污水或大量的生活污水流入。
2.越冬前必须对越冬池进行全面检修,排干池水,清除杂草,修补池堤,曝晒池底,每亩用50—70kg生石灰兑成浆全池泼洒,然后注入新水。不能排干的越冬池要提前带水清塘。无自然水源的越冬池应有机井配套。
3.采用生物增氧越冬措施的,越冬前将含有一定数量浮游植物的水引入越冬池,或补施适量的无机肥培养浮游植物,作为越冬池水中氧的来源。
二、鱼种质量和放养密度
1.鱼种体质健壮,无病伤,肥满度较大。一般越冬池鱼种规格要求在10cm以上,微流水越冬池最好在15cm以上。
2.鱼种在拉网出池、运输和放入越冬池时,操作必须精细轻快,防止鱼体受伤,否则在越冬过程中易患各种皮肤病,造成死鱼事故。放养时要用药物消毒。
3.放养时间一般在水温不低于5℃时进行。越冬密度:微流水越冬池1.0—1.5kg/m3,底质好并可补水的静水越冬池0.5—1.0kg/m3,无补水条件的越冬池最多不超过0.5kg/m3。
三、越冬期间的管理
1.遇雪冰封时,最好能破除乌冰,另结明冰。
2.必须及时扫除冰面积雪,以保证冰下有足够的光照,促进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增加水中溶氧量。
3.越冬前期每周测定一次溶氧量,后期每周测定二次甚至每日一次。含氧量下降到3mg/L时,要采取补氧措施,如:注水补氧,循环水补氧,充气补氧等。生物增氧须与机械增氧相结合。当水中营养盐缺乏,浮游植物繁殖少时,可按1.5ppm有效氮和0.2ppm有效磷施放无机肥料。水中出现较多的剑水蚤或轮虫时,可施用使池水呈1—2ppm浓度的晶体敌百虫加以杀灭。循环水补氧须防止越冬池水温大幅度降低而引起鱼类死亡,当水温降至1℃时,即应停止进行。越冬池含氧量降到2mg/L或二氧化碳达到60mg/L,硫化氢达到0.3mg/L时,必须采取措施抢救。
4.经常测定水深、冰厚、水温,观察水色及鱼类和其他生物的活动情况,发现水位下降严重,应及时补水补氧。一般可每20—30天注水一次。
5.经常检查池堤、注排水口和拦鱼设备等,发现有漏水或损坏,要及时处理。
6.越冬池冰面禁止行驶车辆和滑冰,禁止在越冬场附近放炮,以免影响越冬鱼类。
(编者:雷慧僧 审者:刘焕亮、李德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