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科鱼类的围拦养殖
书籍:水产养殖手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农业出版社《水产养殖手册》第518页(627字)
围拦养殖系指在湖泊、水库、河道、渠道、外荡、圩区、低洼沼泽地等内陆水域,利用网围、网拦等设施,将大水域的生态优势与小水面精养技术相结合,从事养殖生产的一项新技术。在养殖过程中,养殖区内外水体不断交换,带走围拦区内的鱼体排泄物和食物残渣,保持水中含氧量和滤食性鱼类所需的饵料生物的不断补充,减少了残饵和自身代谢产物的毒害。由于围拦区没有凶猛鱼类的追捕,又实行人工补充投饵,鱼类勿须避敌和四处寻觅饵料,降低了能量的消耗,因此,不仅放养密度大,产量高,而且鱼类代谢旺盛,生长快,鱼病少,增肉倍数高,有效地提高了大水面开发利用的效益。我国传统养殖品种均可作为围拦养殖对象。本方式在经营上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技术密集的特点,尤其适宜个体户和社会集资联营,从事大规模、商品化、集约化经营。
由于围拦养殖具有上述优越性,因而颇受生产部门和广大渔民群众欢迎。自1983年,我国在10万亩以上的大中型湖泊网围养鱼技术获得生产性突破以来,生产规模、单产水平、养殖配套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和提高。现在一般单产水平为:大型围拦养殖(100亩以上)150kg/亩;中型(31—100亩)为250kg/亩;小型(30亩以下)为500kg/亩,最高的可达5000kg。据不完全统计,至1987年,长江中下游和山东省围拦养殖面积已发展到85.1万亩。
(编者:王玉纲、刘寿梅 审者:李德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