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水产养殖手册

食用鳗养殖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农业出版社《水产养殖手册》第579页(2141字)

食用鳗养殖是指将体重20g左右的鳗种,养成体重150—200g的商品鳗,目前我国养殖食用鳗的方式有单养、混养和搭养三种。高密度单养鳗主要有露天池静水式和温流水式养殖;混养是指鳗鱼和四大家鱼混养;搭养是指在家鱼养殖池中搭放少量鳗鱼,今将单养鳗鲡生产介绍如下:

1。鳗池清整 鳗种放养前要进行鳗池清整。露天池静水式养殖要求在11月中、下旬,冬捕结束以后,立即将池水排干,清理池壁和池底,将过多的淤泥除掉,使其在冬季经受严寒冻结,翌年3月中旬,严格检查和维修池子及排水系统,每亩用75—100kg生石灰清塘,然后蓄水放养。温流水池都全年使用,但在每次干塘放养前,需用30—50ppm的漂白粉液浸泡24h,然后排去残液,注入新水放养。

2.鳗种选择 鳗种选择应注意规格和质量,食用鳗要求放养体重20g左右的鳗种,但在实际生产中规格往往不整齐,需进行精心挑选,使同一池中的鳗种规格基本一致。此外,要求体质健壮,背部肌肉丰满,体表光洁,鳍条无损,不充血,游泳活泼,溯水能力强。

3.鳗种消毒 鳗种在放养时必须进行严格消毒,杀灭病菌和寄生虫,其方法见表33—6。

表33—6 鳗种消毒方法表

4.鳗种放养 露天池鳗种放养时间一般在3—4月份,水温13℃左右时进行;温流水养殖则视生产需要进行,其放养密度因养殖方式和鳗种规格而异。露天池静水式养殖,要求亩产1t以上,其放养如表33—7。

表33—7 露天池鳗种放养密度参考表

温流水养殖单产高,放养密度也大,其中半温流水养殖亩产食用鳗4—7t者,每平方米放养3—5kg;流水养殖要求亩产15—20t者,每平方米放养10—15kg。

5.四定投饲“四定”投饲,即定质、定位、定量、定时。

定质:投饲的鱼和动物内脏,要求新鲜、清洁。配合饲料中的鱼粉要求未变质、粉末细、杂质少,蛋白质含量高于60%,脂肪含量低于8%。所用的α-淀粉粘结性要强。其配方和营养成分见表33—8。

表33—8 浙江鳗饲料配方及营养成分

定位:饲料投在固定的食台上,食台用绳索悬挂,使台底高出水面1—2cm,投饲后台底与水面接触。这样可以减少饲料失散并便于观察鳗鲡吃食动态。

定量:投饲量与鳗鲡体重及水温有关,据测定,水温25℃时各档鳗鲡的日投饲率如表33—9。

表33—9 鳗鲡的日投饲次数和投饲率

露天池饲养食用鳗,投饲率受温度的影响很大,各档温度下的投饲率见表33—10,长江流域各月饲料分配见表33—11。

表33—10 食用鳗养殖池的投饲率

表33—11 长江流域露天鳗池各月饲料分配表

定时:一般在每天上午9—10h,但应随水温的高低、天气、池塘状况等作相应的提前或推迟。

6.水质管理 鳗鲡对水质要求很高,水质管理的主要任务是控制池水环境pH值为7—9;透明度20—25cm;溶解氧5—10ppm。露天池管好水质的主要措施是培养微囊藻,通过光合作用,增加溶解氧;其次是定时开动增氧机,1天2次,黎明前开机2—3h,中午开机2—3h,将上下水层搅匀;并适当换水,一般每天换水量约占池塘水体的1/7左右。温流水养殖池的主要措施是调整流量,提高水体交换次数,并用开动增氧机作为辅助措施。

7.轮捕和分养 在放养初期,由于鳗体规格整齐,个体尚小,密度较稀,所以生长很快。但过了一段时期,由于鳗鲡争食剧烈,个体间大小参差,且密度增大,因此必须及时进行捕捞、分养。将达到商品规格的成鳗,捕捞出售。不达商品规格的鳗鲡,大小分档,使规格比较一致的鳗鱼养在同一池中。此项工作一般每月进行一次,全年进行6—7次。

鳗鲡捕捞比较困难,但如果池底坚实平坦,捕捞就比较方便。在高温季节捕捞需特别小心。一般要求捕前停食1天,捕时操作要谨慎,起网后放入网箱,并立即置于增氧机下游,搅水充氧,以防缺氧浮头。

由于捕起的鳗鲡规格有较大差异,需进行精心选别,将体重150g以上的食用鳗选出,未达上市规格的大鳗种,用痢特灵药液消毒后,再回池饲养。

(编者:徐寿山 审者:沈宗武)

上一篇:苗种培育 下一篇:水产养殖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