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水产养殖手册

龟鳖的养殖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农业出版社《水产养殖手册》第656页(9073字)

鳖与龟均属脊椎动物的爬行纲,龟鳖目(Chelonia)。鳖只有一科,鳖科(Thonychidae),计有6属20余种。我国仅有2属3种,即鼋(Pelochelys bibroni)、山瑞鳖(Trionyx steind—ach neri)和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本文介绍的是国内分布最广的中华鳖。龟分9个科,本文介绍在我国分布最广泛的龟科(Emydidae),乌龟属(Chinemys)的乌龟(Chinemys reeresii)。

一、生物学特性

1.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鳖、龟的外形分为头、颈、躯、尾和四肢。它们的特殊体型构造是具有由背甲和腹甲构成的外壳,躯体包涵于外壳内。

雌雄鳖在外观上有明显的区别,雄鳖尾长,超出裙边,雌鳖尾短,不超出裙边。雌雄龟在外形上缺乏明显而稳定的区别标志,一般说,雄龟色深,雌龟色淡;雄龟放出的腥臊气味比雌龟浓;雄龟两后肢至尾基三角区比雌龟狭而长。具体来说,雌龟体部后缘比较宽而圆,雄龟体部后缘比较狭而长。

鳖的体背呈暗绿或黄褐色,腹面白里透黄,这是由于在表皮和真皮里含有色素细胞,背部黑色素细胞诸多,夹有黄色素和红色素细胞,腹部主要是黄色素和红色素细胞。同一种鳖因分布地区、性别、年龄的不同,体色有明显的差异,这是由于环境和内在因素的改变导致色素细胞移动的结果。

乌龟的背甲和腹甲的表皮都已角质化形成盾板,因而在背腹甲中的色素细胞不易迁移,由于以黑色素细胞诸多,故乌龟的体表大都呈深黑或浅黑色。

鳖和乌龟虽然经常生活于水里,但是由于它们是肺呼吸,在适温(25—32℃)季节,必须间歇性地浮到水表交换气体。鳖性胆怯,稍有声响就潜入水底,喜栖居于安静的环境中,在风和日丽的天气,常爬出水面到岸上“晒背”。“晒背”具有日浴的作用,可防止细菌性病和寄生虫病的发生。乌龟对四周环境动静的反映远不如鳖敏感,此外,象“晒背”和炎暑季节的避阳(寻找阴凉的环境)都与鳖有习性相近的特点。

2.摄食和消化 野生的鳖和龟都是以摄食动物性饵料为主,在人工集约养殖的情况下,除摄食动物性饵料外,还可摄取植物性或动植物性混合饵料。鳖、龟在水中喜食软体动物的螺、蚌、节肢动物以及活动不自如的病和死鱼。在摄食过程中,不主动追袭食饵,只是静待食饵降临,往往潜伏水底蹑走、潜行,待食饵接近,即伸颈张嘴而吞入。

鳖、龟的消化生理有两大特点,一是消化能力强,吃食腐臭变质的食物后,不致病;二是忍饥耐渴的时间长,冬眠可以不食不动,即使在正常的生长发育季节,也可以几天甚至几十天不食不喝。

3.生殖与发育 鳖与龟都行体内受精。精子与卵子在输卵管的上端结合。卵子受精后沿输卵管下行,在下行过程中,由输卵管的各种腺体分别分泌蛋白和蛋壳。在生殖季节,鳖和龟的雌雄个体均无明显的体色差异。

鳖和龟均有一定的生殖周期,卵子的成熟排卵和产卵受精受季节的约束。生长在长江以南的中华鳖和乌龟,都有其自身的性成熟年龄,鳖的性成熟年龄是4年,乌龟的性成熟年龄是8—10年。达到性成熟年龄的鳖和龟,每年4—5月份交配,5—8月产卵。根据这两种爬行动物卵巢生长发育的组织学结构,证实它们都是属于多次产卵类型。

鳖和龟的卵子产出后,颜色均一,都是白色,但形状各异,鳖卵为圆形,龟卵椭圆形。二者卵体与蛋白之间只有一层卵膜,故无气室,此与卵在一端有气室迥然不同。鳖卵和龟卵包在卵周的蛋白亦不及鸡卵那样多,且无浓缩的蛋白系带。当受精卵产出体外后,胚胎已发育至囊胚或原肠期。

4.生态与行为 鳖、龟都是变温动物,其体温大致与生存环境的温度相近。在环境温度低于20℃的季节,鳖、龟都有晒日的习性,它们成群地在鳖池或是龟池的斜坡上晒于阳光之下,以提高体温,增强代谢。鳖、龟对于高温和低温的适应是有一定限度的,在高温季节,环境温度超过35℃以上时,就要寻找无日光曝晒的阴凉处;环境温度低于15℃时,就开始停食进入冬眠,下降至10℃时,完全处于冬眠状态。在江南各省,鳖、龟冬眠的时间约为5—6个月。由于在冬眠期代谢率很低,消耗能量少,其体重并不显着减轻。鳖、龟可在同一池塘的岸边洞穴或水底淤泥中冬眠,这种同种和异种共同群居进行冬眠的现象,有可能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

二、人工繁殖

中华鳖和乌龟在池塘、江河和湖泊等环境中都可自然繁殖,由于种群分散,没有象江河鱼类那样形成集中的产卵场。但是在人工控制条件下,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亲鳖和亲龟的集约养殖,可以形成较为集中的产卵场,可以在密集的情况下进行孵化。

1.亲鳖和亲龟的培育 已经达到性成熟可以繁殖后代的鳖和龟,称为亲鳖和亲龟。

(1)亲鳖和亲龟的来源有两种途径:一是购买已经达到性成熟的雌雄个体,鳖的体重为1kg以上;龟的体重为0.5kg以上。一定要从池塘、江河、湖泊中捕捉来的,防止误购钩钓起水的商品,以免在养殖过程死亡而造成损失;二是通过人工繁殖和养殖达到性成熟的个体。

(2)性成熟年龄:在江南各省的气候条件下,雌鳖和雄鳖的性成熟年龄都是4冬龄,即4周年。龟的性成熟年龄为8—10年。

(3)生殖细胞发育的特点:已经进入性成熟年龄的雌鳖和雌龟,在生殖季节(5—8月),即将进行成熟排卵的每个成熟卵泡都向卵巢外腔凸出,仅以卵巢柄与卵巢相连。这种结构,便于卵子的排放。鳖、龟雄性精巢中精细胞的生长发育与其他脊椎动物是大同小异。达到性成熟的雄鳖和雄龟精巢中的精子即便是在越冬休眠状况下,也不出现衰老和退化现象。鳖类的精子通过雌雄交配进入雌性输卵管中,能保持存活并具有受精能力的时间可达半年以上。

2.交配和产卵

(1)交配:鳖、龟达到性成熟以后,都有两性交配行为。在江南地区,四月中旬,当池塘水温升到20℃以上时,亲鳖和亲龟从冬眠中苏醒,开始觅食并有交配行为。雌鳖和雄鳖、雌龟和雄龟的交配时间不限于产卵前的四、五月,产卵后的秋天也有两性交配。秋天交配,雄性射入雌性生殖道内的精子可以长时间存活,一直到第二年生殖季节仍然保持受精能力。根据这一特点,在亲鳖和亲龟培育过程中,鳖的雌雄比例以4∶1,龟的雌雄比例以3∶1,为饲养亲鳖和亲龟的最佳方案。亲鳖是在水中进行交配,亲龟多数在水中交配,也可在陆地交配。

(2)产卵:已经达到性成熟的雌鳖和雌龟的产卵季节,大体上是相似的,一般在5月中旬至8月上旬产卵。水温28—32℃,气温25—30℃,是最适宜于产卵的温度,故6月和7月是产卵的高峰。雌鳖和雌龟都要离水上岸产卵,先是寻找土质疏松、隐蔽、能防敌害的产卵场所,如是人工繁殖,则进入人工设置的沙盘定位挖穴,穴洞似葫芦状,口小内径大,卵产于穴洞内,产毕再用后肢把挖洞时掏出的泥沙扒到洞口将卵盖住,使洞口不留明显痕迹,这样既可防止太阳光的直射,减少卵内水分的蒸发,也可以避免敌害。一只雌鳖1年可以产卵2—3次或3—5次(窝)。产卵的次数和每次产卵的多少是与雌鳖的年龄、体重、营养以及环境条件相关。体重0.5—0.75kg,4—5龄的雌鳖,1年可达到的成熟卵泡30—50个,产卵2—3次;体重1—2kg,6—7龄的雌鳖,1年可达到的成熟卵泡50—70个,产卵3—4次;体重2kg以上,8—10龄的雌鳖,成熟卵泡70—100个,产卵4—5次。现有的产卵水平—窝为8—15个。雌龟的产卵次数和产卵数量都比雌鳖要少,一般来说,一只达到性成熟年龄的雌龟,1年可产卵2—3次,每次产卵3—7个。

3.胚胎发育

(1)受精和受精卵的鉴定:鳖和龟的卵都属于多黄卵类型。卵黄与原生质截然分开,原生质集中在动物性极和卵周,卵核偏于动物性极原生质集中所在部位。当卵离开卵巢进入输卵管上端时,已在等待的精子进入卵的原生质区与卵核结合受精。卵受精后循逆时针方向沿着输卵管下移。当雌鳖或雌龟离水上岸产卵之前,进入输卵管的卵已经受精,卵产出时,胚胎已发育至囊胚或原肠期阶段。正常受精离体产出后的卵,在卵的动物性极应有一个圆形的白色亮区,是胚胎发育所在区域,也是受精的标志。随着胚胎发育,白色亮区也逐渐扩大。如果产出后的卵白色亮区若暗若明,又不继续扩大,可视为不受精卵。

(2)影响胚胎发育的生态条件:

温度:鳖和龟在胚胎发育过程能适应的温度范围基本相似,都是22—36℃,最适温度是33—34℃。37—38℃是鳖胚和龟胚的致死温度。当温度低于21—22℃时,发育就会停止。在适温范围内,每升高1℃,就可加快胚胎发育的速度,例如鳖的胚胎发育,33—34℃,孵化期为37—39天,如温度控制到35—36℃,胚胎发育时间可缩短到35—36天。鳖胚和龟胚在相同温度条件下进行孵化,例如32℃,鳖胚孵化的时间43—44天,龟胚则需要53—54天,表明在胚胎发育过程中,鳖胚的发育速度快于龟胚。

湿度:鳖胚和龟胚在发育过程中都要求有一个湿润的环境,因为它直接影响卵和胚胎的水平衡,有利于胚胎的正常发育。一般来说,在恒温箱或恒温室内进行孵化的适宜相对湿度为81—82%。

沙盘含水量:无论是鳖还是龟,都是把受精卵(胚胎)埋藏在沙盘中进行孵化。沙盘应保持7—8%的含水量。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沙粒表面经常呈现密布的水珠,这种水珠对于保证胚胎的正常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胚胎定位:由于鳖卵和龟卵都没有蛋白系带,在孵化过程中不能翻动,否则胚胎会因受压致伤乃至中途死亡。这与鸡胚在孵化过程中必须经常翻动的情况不同。鳖和龟的胚胎虽不能通过翻动而获得氧气,但由于它们是埋藏在沙盘中进行孵化,沙粒表面上的水珠就是获得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的媒介。

在上述条件下进行孵化,由受精卵(囊胚或早期原肠胚)发育至出壳的稚鳖,成活率可达到95%以上,龟卵如果证实已经受精,也有相似的孵化效果。

三、人工养殖

鳖与龟的人工繁殖基本上是大同小异的,本节是讨论它们的人工养殖,从原理和方法上来说,也可以说是比较近似的,但是由于二者在生长速度和性成熟年龄存在明显的不同,鳖的生长速度较快、性成熟早;而龟的生长速度慢、性成熟晚,因而养鳖的经济效益就显得要比养龟的经济效益好。

把鳖、龟从野生的状况改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进行集约养殖,有三个问题可以提供参考:一是最大限度地缩短产卵季节和孵化经历的时间;二是加强科学管理,模拟自然生态条件,分级饲养;三是创造加温条件,解除冬眠。

1.分级饲养 在人工养殖过程中,把鳖和龟分别分为稚(鳖、龟)、幼(鳖、龟)、成(鳖、龟)和亲(鳖、龟)四个等级,按级专池养殖。

(1)池塘建设:

稚鳖(龟)池:人工孵化破壳而出的小鳖或小龟,分别称为稚鳖或稚龟。稚鳖池或稚龟池不宜过大,一般50—100m2,生产规模大的,可以是400—500m2。用三合土铺底,并在池底上面覆盖5cm厚的细沙。在池塘一处或两处栽种葡萄或丝瓜、南瓜,在炎热季节形成可以遮盖太阳的棚架。在棚架下面搭置饵料台。饵料台一端没水约10—15cm,一端露出水面。池堤要有一定的坡度,坡度可以作为稚鳖或稚龟的栖息场所。池深1.2—1.5m,水深0.8—1m。

幼鳖(龟)池:头年孵化出壳的稚鳖或稚龟,饲养一定时间经过第一次冬眠苏醒后的小鳖或小龟,称为幼鳖或幼龟。幼鳖或幼龟池的面积,一般1—2亩为宜。池深1.5—2m,水深1—1.5m。

成鳖(龟)池和亲鳖(龟)池:成鳖(龟)池和亲鳖(龟)池,两者的规格和防逃设施基本相同。面积以1—5亩为宜,生产规模较大,5—10亩亦可。池形一般是长方形,长边为南北方向。水深2—2.5m。池底应有10cm厚度的软质泥沙,以便冬季休眠。池底到池面的斜坡应为30度,便于亲(成)鳖或亲(成)龟爬行上岸。防逃设施是用砖块在池周砌成60—70cm高的围墙,墙顶向内伸檐8—10cm,在饲养池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处要装置牢固的铁丝网,以防外逃。农村专业户或个体养殖户,为降低成本开支,也可采用暂时性的防逃设施,可用塑料板或3—4cm厚的水泥板替代砖墙,使用2—3年后更新。

稚鳖(龟)池和幼鳖(龟)池也需设置防逃设施,池周的围墙高度30—40cm。池水四周和围墙之间留有1m宽度的空地,便于稚鳖(龟)或幼鳖(龟)出水上岸休息。

亲鳖(龟)池还应设置产卵场,池周与围墙之间应留有1.5—2m宽的空地,池的东西两端可以少留,但南北两长边一定要留足1.5—2m。产卵场设置在南北两长边靠近围墙的地方。产卵场长2m、宽50cm沙盘深10cm。在一个亲鳖(龟)池内设置多少个产卵沙盘,应根据池的大小和雌鳖(龟)的数量而定,可按每个产卵沙盘供25—30只雌鳖(龟)产卵米确定产卵场的数目。

(2)稚鳖(龟)的饲养管理:将刚从卵壳出来的稚鳖或稚龟放在沙盘中自由活动1—2h,让其自然摆脱胚胎时期形成的胚外组织(浆膜、脐带)后,转入磁盆,用万分之一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15min,然后再投入稚鳖池或稚龟池。稚鳖入池后即可开始摄食,但稚龟入池后要经过2—3天后方可摄食,这是因为稚龟出壳后体内尚存有少量卵黄供用。刚出壳的稚鳖体重一般为3—5g,稚龟的出壳体重超过稚鳖,一般为4—6g。放养的密度大致相同,每亩投放5000—8000只。最初的投饵方法是用绞肉机将活蚯蚓、不腐臭的鱼虾绞碎,每日按鳖(龟)总重量的5%定时定量投放于固定的饵料台槽内。饵料台上应放置绿色植物的棚架,防止饵料被太阳曝晒而腐烂变质。如果生产规模较大,应当投喂人工配方混合饲料,配方的基本原则是蛋白质含量应达到40%以上。稚鳖大都是在高温季节的7—8月下池,要特别注意池水水质的调节。稚鳖在当年养殖时间只有2—4个月,经过短时间的饲养就要进入越冬休眠,在越冬之前要投喂量足而富有营养的食物,使鳖(龟)体储积脂肪用于越冬的消耗;要为越冬休眠创造一个安全的良好环境,在池底的一定区域添加5cm厚度的细沙,在添加细沙稚鳖(龟)密集越冬的区域加盖杂草防风防冻等安全越冬措施。在有条件的地方,可将稚鳖(龟)转入室内越冬,把稚鳖或稚龟集中放在填铺有30cm厚度细沙的木箱中,细沙经常保持7—8%的水分。稚鳖(龟)入箱后会自动钻入沙中,上面覆盖适度的杂草,室温保持在8—10℃,不要超过10℃,严防害。

(3)幼鳖(龟)的饲养管理:一年前孵出的稚鳖或稚龟,经过越冬苏醒后就进入幼鳖或幼龟养殖期。在江南地区,每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从稚鳖池或稚龟池将稚鳖(龟)转入幼鳖(龟)池内进行另一阶段的饲养。

幼鳖或幼龟养殖规格的起点为10—20g,但目前普遍达不到这个标准,幼龟更难。幼鳖或幼龟的放养密度以每平方米5—8只为宜。幼鳖和幼龟自动觅食的能力较差,每日必须定时定量定位投喂饵料。

(4)成鳖(龟)的饲养管理:鳖或龟从受精卵开始,经过第二个冬眠苏醒后进入成鳖或成龟的养殖。成鳖(龟)和幼鳖(龟)的饲养管理基本相同,只是放养密度要疏稀,以每平方米投放2—3只为宜。由于成鳖(龟)比幼鳖(龟)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防逃设施要更加严密。

(5)亲鳖(龟)的饲养管理:前面提到的稚鳖和稚龟,幼鳖和幼龟,成鳖和成龟的饲养,都是以加速生长增肉为目的,而亲鳖和亲龟的饲养是以产卵为目的。一般每亩放养200—300只为宜,包括雌雄在内。亲鳖的雌雄比例4∶1,亲龟的雌雄比例3∶1。为便于卵子的捡收,必须引诱亲鳖或亲龟在一定场所产卵,因此在饲养亲鳖或亲龟的过程中,产卵场的设置及与此相适应的生态条件的模拟是十分重要的。

2.饵料 鳖和龟的饵料,在天然情况下,主要以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小鱼小虾以及两栖类的蝌蚪为主;龟类还摄取植物性饵料。在人工集约养殖情况下,水体中的螺、蚌以及节肢动物非常有限,必须人工投放活螺、蚌。活体螺、蚌在鳖池或龟池中,一方面为鳖、龟所吃食,另一方面还可自行繁殖,通过自然增殖补充池塘中螺、蚌的消耗。除投放适量活体螺、蚌外,还可经常性地投喂一些死腐的鱼类、腐臭的家畜肉类及其内脏。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在稚鳖期和稚龟期,蛋白质需求量较高,蚯蚓和某些螺类是最佳的饵料。植物性饵料如黄豆、玉米、大麦、高粱、南瓜等。生产规模较大的集约养殖,仅就上述饵料的投喂是不能满足需要的,必须研制人工配方复合饵料。作为鳖和龟的饵料必要成分包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五大营养要素。目前我国尚未研制成功鳖和龟的专制饵料,可以借鉴草鱼或青鱼的配方复合饵料,但蛋白质含量要求较高,稚鳖和稚龟期要求达到40—45%,幼鳖(龟)和成鳖(龟)期35—40%。

3.生长速度 关于鳖和龟的生长速度,由于它们之间的差异较大,必须分开讨论。

鳖的个体生长速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卵的质量是先天的条件。卵的质量不仅与受精率和胚胎发育的成活率有关,而且对个体的生长速度也有影响。鳖在稚鳖和幼鳖阶段50g体重范围的生长速度较慢,且在第一次越冬休眠期要经受疾病和死亡的考验。体重超过50g以后,生长就会顺利进行。体重100—200g的个体,雌鳖比雄鳖长得快,在江南地区自然气候和人工养殖条件下,雌鳖年增重可达原体重的一倍,而雄鳖只有60—70%;体重200—300g,雌鳖仍比雄鳖长得快,增重比例与上述情况相同;体重300—400g,雌雄鳖的生长速度持平,各自净增的比例可达原体重的80—90%;体重400—500g,雌鳖的生长速度反比雄鳖慢,雌鳖净增比例只有20—30%,雄鳖净增比例为60—70%。这种现象是因为雌鳖进入性成熟后,需要大量的养分转化于卵母细胞卵黄的积累的结果。根据我们多年的养殖实验结果,鳖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3—4龄,个体体重为250—400g是生长优势阶段,如果合理的利用这个优势加上科学的饲养管理,鳖的群体产量可以达到每亩125—150kg。

龟的生长速度较慢。从稚龟到幼龟再到成龟,或者说从体重5克生长到500克,需要的时间是8年或是10年,尚无定论。目前对乌龟生长速度的规律尚未见有真正实验的结论。

4.加温养殖 鳖和龟都是变温动物,秋末冬初,当水温下降到15℃时就开始处于休眠状态。在越冬休眠期间不食不动,停止生长。日本自1965年以来就开展了对鳖的加温养殖。根据资料报道,对鳖的加温养殖和自然养殖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自然养殖从稚鳖到成鳖的时间是3年,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1.7只,个体平均重量400克;加温养殖从稚鳖到成鳖的时间是1年,水温25—30℃,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13.8只,个体平均重量500克。表明加温养殖的生长速度和增产效果是非常显着的。目前我国鳖的加温养殖面临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能源困难;二是饲料不定型,蛋白质成分不易达到要求。日本加温养鳖的方法是可以借鉴的,但具体措施要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倡利用工厂废热水或地热资源等。加温仅仅是一种增长生产周期的手段,饵料问题是根本,在改善饵料的同时必须把温度、光照、水质等多种生态因素进行综合的研究和分析,使鳖在密集的情况下进行常年的正常生长发育。

5.鱼、鳖(龟)混养:根据鳖和龟分级饲养的管理方法的各自特点,稚鳖和稚龟阶段都不宜同鱼混养,幼、成、亲各级都可同鱼混养。鱼鳖混养,在合理的饲养管理条件下,每亩池塘的鲜鱼净产可达300—400kg,鳖的净产量100—150kg。在基本相似的饲养条件下,比单养鱼池每亩经济效益高3—4倍乃至更多倍。鱼、龟混养,由于稚龟和幼龟的生长速度缓慢,经济效益远不及鱼、鳖混养那样显着,但若是亲龟和鱼饲养,同样可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因为饲养亲龟的目的是产卵。

(编者:刘筠、包吉墅 审者:李诺)

上一篇:牛蛙养殖 下一篇:水产养殖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