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水产养殖手册

养鱼青饲料的种植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农业出版社《水产养殖手册》第684页(5864字)

一、意大利黑麦草(Loliu multiflorum Lam)

为越年生或1年生禾本科黑麦草属植物,其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排灌良好的中性粘壤土最好。黑麦草根系发达,分叶较多,再生力强,耐刈割,病虫害少,产量高,是养的适口饵料。黑麦草喜温暖湿润天气,气温在10℃以上,27℃以下生长较好,35℃以上生长受影响。种子发芽适温为13—20℃,低于5℃,高于35℃都不易发芽。

种子播种期有秋播和春播,但除高寒地区外一般都采取秋播,秋播生长期长,分叶多,产量高。在长江流域秋播时间一般在9月上旬至11月初。春播在2月下旬至3月下旬。黑麦草的种子细小,播种前要将土地深翻锄细、整平,清除杂草。每亩施粪肥基肥1000kg左右,或泼浇一层塘泥。黑麦草可单播也可与豆科植物混播,以利培肥地力,改善草质。单播每亩用种量为1.5kg左右,混播每亩可用黑麦草1kg。留种田一般都为单播。播种时土壤的水分在20—30%为宜。种子最好先浸湿,并拌和细土均匀撒播。深度约2cm。如采取育苗移栽,播种量可适当增加。播种后每天浇水1—2次。待苗长到12—17cm时,即可间苗拔苗移栽,每从6—7株,丛间距18—25cm左右。如苗高超过17cm以上,应把上端叶部割去一些后移栽,这样发棵快,生长好。移栽后施一次稀人粪尿(人粪1份,水3份)以利成活生长。在活棵后刈割前追施氮肥1—2次,以后每刈割一次浇水和追肥一次,每次每亩施人粪250kg或其他肥料,最好收割当天施肥。

1年可收割7—9次,每长高至40—50cm即可收割。第一、二次收割应贴地平割,以利增加分叶,以后可留茬2—3cm,以增加收割次数。黑麦草在长江流域最适生长期是3月中旬至5月中旬,其中3月份产量约占总产35%,4月份为生长旺季,产量约占40%,5月中旬以后生长减慢,植株逐渐枯老。全年亩产鲜草约5000kg。

黑麦草的开花期在长江流域一般在5月份,6月初结籽。因此在4月中旬后应留出一块粗壮的黑麦草田不再刈割,让其拔节、抽穗、结实。由于其种子成熟期有早有迟,且易脱落,因此只要穗头呈黄色时,就应随熟随收,晒干后贮存。一般每亩可收种子50—70kg。

二、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piper)Stapf)

是1年生禾本科高粱属植物,适应性广,产量高,再生性能好,但不耐严寒。苏丹草对土壤要求不严,在砂壤土、粘土、微酸性土或盐碱土均可种植;以肥沃的粘质土产量高,过于瘠薄的土壤生长不良。苏丹草属喜温植物,种子在12—14℃时开始发芽,生长最适温度为20—30℃,当气温下降到2—3℃时幼苗即易受冻害,但成长的植株具有一定的抗寒能力。

苏丹草的播种期在4月中至5月上旬,为黑麦草的接茬植物。播种方法分撒播、条播和点播。撒播亩用种量2.5—4kg,以后可间苗移栽;条播、点播每亩用种量1.5—2kg。播种时土壤要湿润,种子入土3cm左右。条播行距约25cm,点播穴距20cm左右。苗高10—15cm可间苗移栽,每丛5—6株,株行距20cm左右。苏丹草根系发达,吸肥能力强,消耗土壤养分多,必须加强除草和水肥管理,以发挥其增产潜力。

生长期约3个月左右,株高50—100cm时就可刈割。刈割时留茬高度5—10cm,齐地刈割不利再生并影响产量。刈割后亩施人粪约100kg。在生长旺季每20天左右就可刈割一次,全期可刈割3—4次。其鲜草产量决定于气候和田间管理,全期亩产鲜草5000—10000kg。

留种的植株不刈割,待7、8月份收籽后,老根再能长出植株,又可刈割1—2次。为了使苏丹草能与上茬的黑麦草很好地衔接不缺青,可采取分期播种的办法,以便分期收割。如早期4月中旬左右播种,此时可在黑麦草田中混播或移苗套种间作,注重施肥、浇水,使苏丹草提前在5月中下旬供草;中期在5月中旬播种,使其在7、8月份正常供草;晚期在6月上旬播种,推迟到7月中下旬开始供草,并使供草期延长到10月份。这样可使苏丹草的供草期由原来的2个多月增加到4个多月。为了培肥土质,提高草的质量与产量,苏丹草也可与1年生豆科植物混播。

苏丹草的生长期约100—120天,除无霜期短于100天的地区外,一般均能生产种子。由于苏丹草开花结实期很不一致,且种子易脱落,又易受雀害,因此种子应随熟随收。

三、杂交狼尾草(F1))

reum(Pennisetum americanum×P。purpu

是美洲狼尾草为母本,象草为父本的杂交一代,此种由江苏农科院土肥所引进。这种饲草植株高大,茎直立丛生,每节有芽、分叶多(一般有20—30个,多的可达60—100个),叶片条状,边缘密生刚毛,叶面也有稀毛,穗状圆锥花序长约10—30cm。

杂交狼尾草适应性广,产量高;为喜温性植物,因此不耐寒,一般只能耐较短时间的轻霜;气温在12℃以上开始生长,25—35℃为生长旺季,8—10℃生长受到抑制,5℃以下生长停止。杂交狼尾草的根系发达,再生力强,既耐干旱,又耐水涝,即使短时期淹水也能存活。

这种饲草的栽种采用无性繁殖。当气温达15℃左右即可分根或用茎段扦插。每亩约栽种2000—2500棵。栽种前土地要施足基肥,每亩施无机氮肥10—15kg,或有机肥1000kg左右。对缺磷的土壤,每亩施过磷酸钙15—20kg。栽种后约15天生根成长。在高温干旱季节要加强灌溉。由于杂交狼尾草是高稞植物,茎杆易老化,应及时刈割。一般植株高70—100cm就可刈割。每隔15—20天就可刈割一次。每亩鲜草产量7000—10000kg,其中7—9月份鲜草产量占总产的70—80%,10—11月占20%左右,供草期较长。

杂交狼尾草不耐寒,低于0℃时间稍长即会冻死,所以在长江中下游必须进行越冬保种。保种方法为:

1.根茬保种在初霜前将刈割后的根茬从田间挖出,移栽入温室;或在避风向阳、地势较高的塑料薄膜覆盖的棚内保种。温度不能低于0℃,以5—10℃为最好;如温度过高茎叶徒长消耗营养,影响春季成长。

2.茎杆保种 在初霜前,将生长100天左右的茎杆剪成节段,每个节段应带有一个腋芽,栽插在塑料棚内,加强管理,促其出芽生根越冬保种。

除了以上两种保种方法以外,还可用坑埋茎杆或窖贮等保种方法。

四、荻草(Miscanthus sacchasiflours(Maxim)Benth)

是多年生禾本科植物,一次栽植可多年利用。其植株较高,秆高150—200cm,叶片条状,地下茎蔓延很广。这种植物繁生力强,容易在杂草中形成种群优势;对土壤要求不严,在干燥的山坡,湿润的滩地,甚至瘠薄或碱性土壤都能正常生长。繁殖可用种子也可用根茎。种子在12—15℃经7—10天出芽,22℃时需5—7天。可春播也可秋播,以秋播为宜。亩用种0.8—1kg。由于种子细小,容易飘扬,播种时与细土拌匀后撒播。如与豆科植物混播效果更好。如采取根茎移栽,则在初冬或早春均可。越冬后的根茎在气温10℃左右出芽生长。25—30℃生长最快。10月份以后随着气温下降生长渐慢。10℃以下生长停滞,茎叶枯萎,自然越冬。荻草的供草期为4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与草食性鱼类各生长季节的摄食需要基本一致,全期亩产鲜草5000kg以上。

五、苦荬菜(Lactuca indical)

是菊科莴苣属的1年生草本植物,茎叶柔嫩多汁是草食性鱼类喜食的饲料。这种饲草适应性广,耐寒,耐热,再生力强,但久旱生长缓慢,根部淹水易死亡。苦荬菜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肥沃壤土较好。自早春解冻后即可播种。6—7月份高温季节生长旺盛。一般7月抽苔,8月开花,秋后气温下降至10℃以下,生长停滞,霜后逐渐枯萎。如果采取分期播种,可延长饲草的刈用时间。

苦荬菜的播种,可采用条播、撒播、点播和育苗移栽等方法。条播行距25—30cm,点播株行距约为20—25cm,覆土2cm。亩用种量0.8—1kg。育苗移栽亩用种量1.5—2kg。播种后要保持土壤湿润。早春播种约15天出苗,夏季播种3—5天出苗。苗期要中耕除草,并适当间苗。在幼苗长出6—7片叶子后可移栽。苦荬菜只要水、肥充足,可以提高产量。一般在刈割前施1—2次氮肥。早春播种的苦荬菜在5月中旬植株高达30cm左右即可收割。在适温情况下每隔20天就可刈割一次。刈割时刀要锋利,防止连根拔起,留茬5—7cm,以利再生。刈割时间最好在早晨或上午,以便刀口经日晒后很快愈合。不要在傍晚或下雨天刈割,以免因浆汁流失太多而消耗养分,影响生长及产量。刈割后每亩施入粪尿200—300kg,并做好中耕除草工作。春播的苦荬菜可刈割3、4次,亩产可达5000kg。若长势减慢,要重新播种,供草期可延长到10月份,亩产量可增加2000kg。

苦荬菜的留种田,春播后刈割2—3次不再收割。让其抽苔开花结籽。苦荬菜开黄花,开花期约1个多月,当花凋谢后,果实顶部露出絮状的纤毛。等种子变为浅黑色即可收割。苦荬菜种子的成熟期不一,为了防止早熟种子脱落应随熟随收,最后全部割下脱粒,晒干保存。

六、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

是豆科苜蓿属的多年生植物。它有强大的根系,随栽培年限向下延伸,入土深的可达1m以上。茎的下端为根颈,一般有15—30个分枝。其叶为三片小叶组成的复叶。花为密生的总状花序,花冠蝶形,深紫色。荚果螺旋形,每荚有种子7—8粒。成熟的种子深褐色或黑色。紫花苜蓿抗旱力强,对土壤的适应性广,适宜栽培于中性或弱碱性的土壤,可选择排水良好的高、燥地方种植。成长植株的根在地下能耐零下20—30℃的低温。种子在5—6℃发芽,播种的种子需在太阳下晒1—2天,以提高发芽率。幼苗能耐零下6℃的低温。紫花苜蓿生长最适温度为20—25℃左右。

紫花苜蓿的播种方法分条播、撒播和点播,以条播最好。条播行距25—30cm,每亩播种量1—1.5kg。为了增殖苜蓿根部的根瘤菌,在播种前可用根瘤菌拌种或用苜蓿根部周围的泥土拌种。播种时土壤湿润,采用浅播,覆土要薄而压紧,使种子与土壤密接。苜蓿的播种期为3—10月,以秋播较好。全年可收割4—5次,亩产鲜草5000kg左右。刈割时留茬4—5cm,以利于根茎的生长和分枝。如平地刈割,则影响生长和产量。留种地的播种量为0.5—0.8kg,行距30—40cm。一般春季刈割一次后留种,以第二、三年的植株留种最好。

七、白三叶(Trifolium repeusl)

是豆科三叶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适应性广,再生力强,耐湿,耐荫,对土壤的要求不严,只要排水良好的滩地,十边空地、池坡,桑果园都可种植。有匍匐茎着地生根,能蔓延生长形成高20—30cm的密集草层。叶为三出复叶,叶面中央有“V”形白斑,头状花序,花白色带红,种子细小成心脏形。白三叶生长期长,可作为鱼类全年性的辅助青饲料。

白三叶的播种,秋播在9月上中旬,春播在2—3月份。以条播较好,行距30cm左右。由于种子细小,幼苗期生长缓慢,因此整地要精细。以磷肥为基肥,在新区栽培时,将种子拌和根瘤菌再播种,可以提高出苗率和促进幼苗茁壮生长。每亩用种量为0。8—1kg,覆土不超过2cm。生长最适温度为25℃左右,除高温干旱季节生长缓慢外,其他季节都能较好的生长,供草期长,全期可产鲜草4000—5000kg。留种田6月份以后可陆续采收种子。

八、毛叶苕子(Vicia villosa Roth)

为越年生或1年生豆科巢菜植物;耐干旱,耐寒,分枝力强;茎细蔓生,根系发达,植株呈匍匐状能以卷须攀援;叶为偶数羽状复叶,小叶片5—10对,全株密生灰色茸毛;花为蓝紫色,荚果宽扁,矩形,内含种子2—8粒。其种子发芽需最低温度为1—2℃,生长最适温度为20—25℃。

毛叶苕子播种期,可秋播或春播。秋播时间一般在9月中下旬为宜,春播在3—4月,早播产量高。播种方法分撒播、条播和点播。条播行距20—30cm,点播穴距25cm左右。亩用种量3—4kg。播种前多施磷肥,返青后追施磷肥1—2次,以提高鲜草产量。苕子在分枝前生长缓慢,应加强田间管理;初花至盛花期增长最快,植株覆盖地面,叶面蒸发量大,要保持地表润湿。毛叶苕子茎长而柔嫩,当草层高度达40—50cm时就可刈割利用,一般全期可刈割1—2次,亩产鲜草3000—4000kg。毛叶苕子与禾本科饲草混播,可增加产量。

(编者:王菊女 审者:李德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