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青枯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菜田常用农药使用手册》第157页(532字)

青枯病又称细菌性枯萎病,寄主范围较广,是番茄的重要病害。在长江流域和以南地区普遍发生,为害严重。常于番茄开花坐果的关键时期发病。发病后仅一周左右,植株即死亡,对产量影响很大。除番茄受害外,还可为害茄子、青椒、铃薯、大豆、花生、萝卜等。

1.病害识别 苗期一般不表现症状。植株高30厘米左右开始发病。植株先是顶端叶片萎蔫下垂,后下部叶片凋萎,最后中部叶片至全株萎蔫。有时仅一侧叶片先萎蔫或整株叶片同时萎蔫。发病初期,病株仅在白天萎蔫,傍晚以后恢复正常,重病株不能恢复。发病后土壤干燥,气温偏高,2~3天全株即凋萎。如气温较低,连阴雨或土壤含水量较高时,病株可维持1周后枯死。植株死后叶片仍保持绿色或稍淡,所以称青枯病。病茎表皮粗糙,维管束变褐色,并产生不定根,根部变褐腐烂。横切病茎,轻轻挤压,可流出白色菌液,以此与真菌性枯萎病、黄萎病相区别。

2.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选用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400~500倍液,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灌根。每株灌药液0.3~0.5升,隔10天1次,连续灌2~3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