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轮纹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北方果树病虫害防治手册》第11页(3438字)
苹果轮纹病是苹果重要病害之一,主要为害枝干(又称粗皮病、瘤皮病)和果实(又称轮纹烂果病),有时也为害叶片。在我国,浙江、江苏、上海、江西、安徽、四川、云南、山东、山西、北京、天津、河北、河南、辽宁、吉林等省、直辖市都有发生,以华北、东北、华东果区为重。此病侵染果实,常造成重大损失,有时田间病果率可达70%~80%,枝干染病严重时,大大削弱树势。近年来,随着高度感病的富士系苹果的广泛栽植,导致轮纹病的为害日益加重。1993—1994年间,该病在北方各果区严重流行,在一些防治不及时的果园中烂果率一般在30%左右,甚至高达70%~80%。
【症状】:
轮纹病主要为害枝干和果实,叶片受害比较少见。
枝干(主干、主枝、侧枝和小枝)发病,病斑以皮孔为中心,形成扁圆形或椭圆形,直径3~30毫米的红褐色病斑。病斑质地坚硬,中心突起,如一个疣状物,边缘龟裂,往往与健部组织形成一道环沟。第二年,病斑中央产生许多黑色小粒点(分生孢子器)。病斑与健部裂缝逐渐加深,病组织翘起如马鞍状,许多病斑往往连在一起,使表皮显得十分粗糙,故有粗皮病之称。病斑一般只侵害树皮表层,严重时还可侵入皮层内部,此病发生后严重削弱树势,甚至引起枝干逐渐死亡。
果实多于近成熟期和贮藏期发病。果实受害时,也以皮孔为中心,生成水渍状褐色小斑点,很快扩大成呈淡褐色或褐色交替的同心轮纹状病斑,并有茶褐色的黏液溢出。在条件适宜时,几天内即可使全果腐烂,常发出酸臭的气味。病部中心表皮下,逐渐散生黑色粒点(即分生孢子器)。病果腐烂多汁,失水后变为黑色僵果。
叶片发病产生近圆形具有同心轮纹的褐色病斑或不规则形的褐色病斑,大小为0.5~1.5厘米。病斑逐渐变为灰白色,并长出黑色小粒点。叶片上病斑很多时,往往引起干枯早落。
【病原】:
Physalospora piricola Nose,属于子囊菌亚门,但有性阶段不常出现;无性阶段为 Macrophoma kawatsukaiHara,属于半知菌亚门。菌丝无色,有隔。分生孢子器扁圆形或椭圆形,具有乳头状孔口,直径为383~425微米,内壁密生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梗棍棒状,单细胞,大小为18~25微米×2~4微米,顶端着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单细胞,无色,纺锤形或长椭圆形,大小为24~30微米×6~8微米。子囊壳在寄主表皮下产生,黑褐色,球形或扁球形,具孔口,大小为170~310微米×230~310微米,内有许多子囊藏于侧丝之间。子囊长棍棒状,无色,顶端膨大,壁厚透明,基部较窄,大小为110~130微米×17.5~22微米。子囊内生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单细胞,无色,椭圆形,大小为24.5~26微米×9.5~10.5微米(图1-3)。轮纹病菌的寄主范围很广,除苹果外,还能为害梨、桃、李、杏、栗、枣、海棠等多种果树。
图1-3 苹果轮纹病菌
1.子囊壳 2.分生孢子器 3.分生孢子 4.分生孢子萌发
【发病规律】:
病原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器及子囊壳在被害枝干上越冬。菌丝在枝干病组织中可存活4~5年,北方在4~6月间生成孢子,成为初次侵染来源,7~8月孢子散发较多。病瘤前三年产生孢子的能力强,以后逐渐减弱。分生孢子主要随雨水飞溅传播,一般不超过10米范围。病菌从皮孔侵入。分生孢子在清水中容易萌发,24小时即可完成侵染。
春季,病菌首先侵染枝干,然后侵染果实。病菌侵染果实多集中在6~7月份,若幼果期适逢降雨频繁,病菌孢子散发多,侵染也多。幼果受侵染不立即发病,病菌侵入后处于潜伏状态。当果实近成熟期,其内部的生理生化发生改变后,潜伏菌丝迅速蔓延扩展,果实才发病。果实采收期为田间发病高峰期,果实贮藏期也是该病的主要发生期。早期侵染的病菌,潜育期长达80~150天;晚期侵染的潜育期仅18天左右。病菌在幼果中不扩展的原因,与果实内的含酚量和含糖量有关,果实含酚量在0.04%以上,含糖量在6%以下时,病菌被抑制;反之,有利于潜伏病菌扩展为害。病害发生高峰出现在酚含量降为最低、糖含量升为最高之后。
轮纹病的发生和流行与气候、树势和品种等关系密切。
(1)果实生长前期,降水次数多,发病高峰早,病菌孢子散发多,侵染也多;若成熟期遇上高温干旱,轮纹病便发生严重。反之则病菌侵染少,发病也轻。在河北省,5~7月份潮湿雨多的年份发病重;相反,干旱少雨的年份发病轻。
(2)轮纹病菌是一种寄生性较弱的病菌,衰弱植株、老弱枝干及老病园内补植的小树均易染病。果园管理粗放,挂果过多,以及施肥不当,尤其是偏施氮肥,发病均较多。幼树和壮树枝干则极少发病。
(3)苹果品种间抗病性也有差异。红星、元帅、金冠、青香蕉、印度等品种感病较重;国光、祝光等品种发病较轻。
【防治方法】:
苹果轮纹病既侵染枝干,又侵染果实,而就其损失而言重点是果实受害,但枝干发病与果实发病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在防治中要兼顾枝干轮纹病的防治。
(1)及时治疗病斑 轮纹病菌初侵染来源于枝干病瘤。清除病瘤是一个重要的防治措施。果树休眠期要喷涂杀菌剂,如托布津油(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份+植物油10~12份)。生长季节(5~7月)对病树可施行“重刮皮”(详见苹果腐烂病防治法),除掉病组织。刮掉的树皮都要集中烧毁或深埋。同时,休眠期或生长期用35%轮纹病铲除剂100~200倍稀释液涂刷病斑2~3次,也可治愈病斑。
(2)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树体抗病力 新建果园注意选用无病苗木。如发现病株要及时铲除,以防扩大蔓延。苗圃应设在远离病区的地方,培育无病壮苗。幼树整形修剪时,切忌用病区的枝干作支柱,亦不宜把修剪下来的病枝干堆积于新果区附近。
(3)喷药保护 一般从5月下旬开始喷第一次药,以后结合防治其他病害,共喷3~5次。保护果实的药剂,以耐雨水冲刷力强的波尔多液为好(1∶2∶240)。此外,25%灭菌丹可湿性粉剂250倍稀释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稀释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稀释液,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稀释液、大生M-45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稀释液、35%轮纹病铲除剂100~200倍稀释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稀释液等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但最好加入黏着剂,以提高药液的黏着性。若幼果期温度低、湿度大,使用波尔多液易发生果锈,尤其金冠品种更明显,此时可改用其他杀菌剂。在实际防治中,最好有两种以上的药剂交替使用,以提高药效。
(4)生物防治 使用苹果益微,稀释1500~2000倍,整个生长期喷3~4次。4月中下旬,苹果萌芽期开始喷洒,压低菌源;5月上、中旬,减少落花后烂果病菌侵染率;6月中旬,促进幼果的生长,减少病菌对果实的侵染;7月中旬,在雨季减少病菌对果实及叶片的危害,同时有利于贮藏病害的减轻。喷洒1小时后下雨,不用补喷。
(5)贮藏期防治 田间果实开始发病后,注意摘除病果深埋。准备贮藏运输的果实,要严格剔除病果以及其他有损伤的果实。然后放置在低温下贮藏,0~2℃贮藏可以充分控制发病;5℃贮藏基本不发病。也可用仲丁胺熏蒸剂处理,防效很好。
(6)套袋 从幼果期开始套袋,可以基本控制该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