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北方果树病虫害防治手册》第163页(1225字)

又名臭木椿象,俗名臭大姐。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5毫米,宽8~9毫米,扁平。略呈椭圆形。体茶褐色。口器黑色,很长,尖端可达第一腹节的腹板,触角褐色,5节,第四节两端和第五节的基部为黄褐色。前胸背板两侧略突出,背板前方着生4个横排黄褐色小斑,小盾片前缘亦横列5个小黄斑,以两侧的斑较明显。

若虫:初孵若虫体长约2毫米,无翅,白色。腹背有黑斑,胸部及腹部第一、二节两侧有刺状突起,腹部第三节至第五节各有一红褐色瘤状突起。

卵:短圆筒形,顶平坦,中央稍鼓起。周缘环生短小刺毛。初产时乳白色,近孵化时呈褐色,多为28粒卵排成一块。

【发生规律】:

茶翅蝽在辽宁、河北、山东、山西等北部果区1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墙缝、石缝、草堆、空房、树洞等场所越冬。在北方果区成虫一般在4月下旬出蛰,出蛰后先集中在桑树及其他树木,至5月中下旬以后迁入梨园。为害梨果。成虫清晨不活跃,午后飞翔交尾,越冬成虫寿命最长65天,最短25天,平均39天。成虫于6月上旬开始产卵,至8月中旬产卵结束。卵多产在叶片背面。卵期的长短与气温关系密切,温度越高,卵期越短。从5月下旬至8月中旬,卵期平均5天。若虫孵化后,先静伏在卵壳上面或周围。3~5天后分散为害。7月中旬出现当年成虫,并于9月下旬至10月上旬陆续飞向越冬场所。

由于茶翅蝽发生期长而不整齐,从梨幼果期至收获期,均能遇到茶翅蝽为害。在北方主要为害期在6月上旬至8月中旬,不同梨品种受害程度有差异,以蜜梨、锦丰最重,麻梨、白梨、红宵梨次之,酸梨受害最轻。

【防治方法】:

(1)人工防治 捕捉成虫,摘除卵块。茶翅蝽发生期长短不整齐,药剂防治比较困难,人工捕捉成虫和收集卵块,可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春季越冬成虫出蛰期及冬前成虫越冬时,在房屋门窗缝、屋檐下收集成虫。在产卵期间,收集卵块和初孵若虫。果实套袋可有效地防治其为害。

(2)生物防治 寄生蜂(平腹小蜂、黑卵蜂)对茶翅蝽卵的自然寄生率较高,可达80%以上。5月下旬是蝽卵高峰期,也是蜂的盛发期。因此,将收集的卵块放在容器中,待寄生蜂羽化后,将蜂放回梨园,以提高自然寄生率。

(3)药剂防治 茶翅蝽为害最重的6月中旬至8月上旬,发生严重的梨园可喷洒50%的辛硫磷1500~2000倍液或40.7%乐斯本2000~3000倍液或50%杀螟松1000倍液。在出蛰前期喷药时,应将梨树周围的防护林一同喷药,防治效果更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