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栗林数卫、新海昭)
出处:按学科分类—生物科学 复旦大学出版社《病毒手册》第675页(973字)
【释文】:
文献 栗林数卫,新海昭(1952),日植病报,16,41;Shikata,E.(1974),CMI/AAB.Descriptions of Plant Viruses No.135;Shikata,E.& Kitagawa,Y.(1977),Virology 77(2),826;复旦大学(1974),微生物学报,14,1242.
形态与组分 正二十面体,直径60~75纳米,在寄主细胞内直径有2种:75~80和50~55纳米,用锇酸固定时直径80~85纳米。核酸为双链RNA,有10个片段,分子量19000000~20000000。
生物学特性 能感染25种禾本科植物。系统感染:水稻(Ory2a sativa),引起叶脉基部捻状矮缩、在叶脉和基脉上有腊白或黑色隆起物;玉米(Zea mays),引起白条纹、叶色深绿矮缩、脉上有白色隆起物;小麦(Triticum sativum)、黑麦(Secale cereale)、燕麦(Avena sativa)等,引起严重矮缩、有白色隆起物。诊断寄主为水稻、玉米、小麦。繁殖寄主为水稻、玉米。测定寄主为玉米。汁液不传播,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白背飞虱(Delphacodes albifascia)、白脊飞虱(Unkanodes sapporonus),作持续性传播。获毒期30分钟,循回期7~35天。致死温度60℃(汁液中),稀释终点10-5(汁液),10-6(介体),体外保毒期7天(汁液)、6天(介体)。抗血清效价可达1/8,192(沉淀法)、1/1,024(琼脂扩散法),与Maize rough dwarf virus有密切的血清学关系。病毒存在于寄主的维管束及肿瘤物的细胞质中,在介体中存在于唾液腺、脂肪体细胞的胞质中,呈结晶状排列。能形成无定形的病毒基质(viroplasm),内含体直径约6.5微米。
分类 呼肠病毒科(Reoviridae)、斐济病毒属(Fijivirus)。
分布 日本、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