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白粉虱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保护地蔬菜病虫害防治手册》第212页(4093字)

【释文】:

温室白粉虱(以下简称白粉虱)是世界性害虫。随着保护地栽培的迅速发展,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白粉虱的分布和为害有扩大和加重的趋势。现已分布全国20余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主要为害温室、大棚等保护地蔬菜及露地果菜类蔬菜,是我国蔬菜生产上的重要害虫。

1.寄主与为害 白粉虱寄主范围十分广泛,我国已报道的寄主植物有70科270种。仅京郊调查,蔬菜就占9科32种,尤以黄瓜、菜豆、番茄、茄子、甜椒被害最为严重,还可为害甘蓝、花椰菜、芹菜、油菜、白菜、萝卜、莴苣等各种蔬菜及花卉、果树、药材、杂草等多种植物。

白粉虱成虫和若虫主要群集在蔬菜叶片背面,以刺吸式口器吸吮植物的汁液,被害叶片褪绿、变黄,植株的长势衰弱、萎蔫,甚至全株枯死。此外,白粉虱还能分泌大量蜜露,堆积于叶片和果实上,引起煤污病的发生,严重降低商品价值。而且蜜露堵塞叶片气孔,影响植株光合作用,导致减产。一般可使蔬菜减产1~3成,个别严重的甚至绝收。

此外,白粉虱还可以传播植物病毒病。大棚温室中的白粉虱还能成为露地蔬菜发生为害的虫源。

2.形态特征 白粉虱属同翅目粉虱科。成虫体长约1.5毫米,体淡黄色,双翅白色。雌虫停息时,双翅合拢平坦,雄虫则稍向上翘成屋脊状。翅表面覆盖白色蜡粉,俗称“小白蛾子”。翅脉简单,前后翅各有1条翅脉,沿翅脉外缘有1排小颗粒。

卵长椭圆形,长0.2~0.5毫米,基部有卵柄,柄长0.02毫米,卵产于叶背,并从叶背气孔中插入植物组织。初产时卵淡黄色,孵化前渐变黑色。

若虫共3个龄期。1龄若虫体长约0.29毫米;2龄若虫约0.38毫米;3龄约0.52毫米,身体呈椭圆形扁平,淡绿色或黄绿色,足和触角退化,紧贴在叶片上营固定生活;4龄若虫又称伪蛹,体长0.7~0.8毫米,椭圆形,初期身体扁平,逐渐加厚呈蛋糕状,体背有长短不齐的蜡丝,体侧有刺。

3.生活习性 白粉虱在温室内1年可发生多代。以各虫态在温室蔬菜上越冬并继续为害。成虫羽化时蛹壳呈“T”字形裂开,羽化多在清晨,雌雄成虫常成对并排栖于叶背。成虫羽化后24小时就可交配。一生可交配数次,交配后1~3天即可产卵,平均每头雌虫产150粒。也可进行孤雌生殖,后代都是雄性。成虫具有趋嫩性,喜食植株的幼嫩部分,有选择嫩叶群居和产卵的习性。随着寄主植物的生长,成虫逐渐向上部叶片移动,造成各种虫态在植株上呈自上而下的垂直分布。最上部的嫩叶以成虫和初产的绿卵为最多,稍下部的叶片多为变黑的即将孵化的卵,再下部多为初龄若虫、老龄若虫,最下部则以伪蛹及新羽化的成虫为多。在寄主植物打顶以前,白粉虱的分布一般情况是如此。但在同一片叶上仍可见到白粉虱的不同虫态。卵由于有卵柄与寄主联系,可以保持水分平衡,不易脱落。若虫孵化后在叶背可做短距离游走,数小时至3天找到适当的取食场所后,口器即插入叶片组织内吸食,开始营固着生活,直至成虫羽化。在卵量密度高的叶片上,常可看到若虫分布比较均匀的现象。白粉虱的成虫对黄色有很强的趋性,飞翔力很弱,向外迁移扩散缓慢。

温度与白粉虱的发育历期、成虫寿命和产卵量等有密切关系。白天气温低于17℃时,成虫很少活动;成虫活动最适温度为22~30℃,繁殖适温18~21℃。不同温度白粉虱发育历期为18℃时31.5天,24℃时24.7天,27℃时22.8天。在24℃条件下各虫态发育历期,卵期7天,若虫期10天,其中1龄若虫5天,2龄2天,3龄3天,伪蛹8天。在温室蔬菜生产条件下,一般完成1代约需1个月。1年可繁殖10代左右。白粉虱取食蔬菜有不同选择,一般喜食黄瓜、番茄,不喜食芹菜。北京郊区大棚温室内黄瓜、番茄混栽,被害重,而单一种植或混栽芹菜的受害轻。

白粉虱在我国北方自然条件下不能越冬,只能在加温温室中继续繁殖为害,无滞育或休眠现象,可周年发生。其传播途径是第二年春季通过菜苗定植移栽时,转入大棚或露地,或由温室通风口迁飞至露地,成为大棚和露地蔬菜的虫源。秋季,气温下降,再由露地向温室内迁移。

白粉虱种群数量由春至秋持续增长,秋季达到顶峰,不良气候的抑制作用不明显。这与多数虫态在叶背营固着生活,受风雨机械损伤较少有关。白粉虱发育速度快,世代多,自然死亡率低,繁殖力强,可行孤雌生殖等特点,是种群数量迅速增长的基础;温室大棚环境条件比较稳定,蔬菜集约栽培管理,混栽较普遍,为白粉虱提供了良好的寄主条件,天敌及病原微生物少,这些是白粉虱发生为害重,防治困难的原因。

4.防治方法 防治白粉虱的策略是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加强栽培管理;以培育“无虫苗”为重点,合理使用化学农药,积极开展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综合措施,可有效地控制白粉虱的为害。

(1)农业防治

①培育“无虫苗” 指温室大棚定植的菜苗无虫,或虫量很低。育苗时,把苗房和生产温室分开,育苗前在苗房彻底进行温室消毒,可用22%敌敌畏烟剂每公顷6000~6750克熏烟,消灭残余虫口。清除杂草、残株,减少中间寄主。通风口增设尼纱防虫网等,以防外来虫源侵入,即可培育出“无虫苗”。

②合理布局栽培作物 温室大棚内和附近地块避免黄瓜、番茄、菜豆混栽,防止为白粉虱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提倡栽植白粉虱不喜食的蔬菜,以减少成虫迁入的机会。提倡秋冬温室第一茬种植芹菜、油菜、蒜黄等白粉虱不喜食又较耐低温的蔬菜,使白粉虱难以安全越冬,又能节省能源。

(2)生物防治 白粉虱体被蜡粉,抗药力较强。连续使用同一种药剂后抗性迅速增加,单纯使用化学药剂往往不能控制为害。据国内外报道,在温室人工释放丽蚜小蜂、中华草蛉、轮枝菌等天敌防治白粉虱已取得成功,是很有前途的技术措施。人工释放丽蚜小蜂,在温室番茄、黄瓜上防治白粉虱效果较好。丽蚜小蜂主要产卵在白粉虱的若虫和蛹体内,被寄生的白粉虱经9~10天变黑死亡。以番茄为例,当白粉虱成虫平均达到每株番茄0.5头时,开始放蜂,每株放成蜂3头,每隔2~3周放1次,自第二次放蜂起,可根据当时粉虱数量适当增加到每株5头成蜂或8头黑蛹,一般每株放蜂总数在15头左右,连续3次即可。人工释放中华草蛉,一头草蛉一生平均能捕食白粉虱若虫172.6头,还可捕食白粉虱成虫、卵等各虫态,并均能正常生长发育。据北京试验,每公顷释放草蛉卵120万粒,当草蛉开始结茧时释放第二批草蛉卵75万粒,虫口减退率达60%,可有效地控制白粉虱的为害,但白粉虱数量较大时,要用药剂防治。

轮枝菌可以寄生白粉虱,使病害流行。轮枝菌在7~23℃,菌落能生长并产生分生孢子。菌落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3~28℃,产生分生孢子的最适温度为23~25℃,适应我国华北地区冬季温室温度偏低、昼夜温差大的特点。白粉虱种群密度越大,越利于轮枝菌的侵染、传播及流行。

(3)物理防治 利用白粉虱强烈的趋黄习性,在发生初期,将黄板涂机油悬挂于棚室植株行间,与植株高度相平或稍高,隔7~10天重涂1次机油,可控制白粉虱为害,或与释放丽蚜小蜂结合应用,效果更好。

(4)化学防治 喷雾以早晨喷药为好。喷药时先喷叶片正面,然后再喷叶背,这样惊飞起的白粉虱落到叶表面可以触药而死。白粉虱发生量较大时,宜交替使用杀成虫与杀卵和若虫的农药。可选用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10%联苯菊酯(天王星)乳油每公顷用药75~300毫升对水750升,或2.5%溴氰菊酯(敌杀死)乳油30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速灭杀丁)乳油2000倍液,或2.5%三氟氯氰菊酯(功夫)乳油300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防治3次,效果较好。或用25%灭螨锰(甲基克杀螨)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成虫、若虫效果好,还可杀卵,同时又不伤害天敌丽蚜小峰,是棚室中利用丽蚜小蜂防治白粉虱时理想的选择性化学药剂。隔周用药1次,可取得较好的防效。

熏烟可使用22%敌敌畏烟剂。白粉虱发生时于傍晚将棚室门窗密闭,每公顷用药4500~6000克,均匀摆放成4~5点,用火柴或打火机由棚室里面倒退点燃烟剂,然后关严门窗,第二天清晨照常作业。也可自配敌敌畏烟剂,每公顷用80%敌敌畏乳油4125毫升均匀混和在10875克的发烟剂(北京晨阳植保制剂厂产)中(1∶2.7倍)即配成15千克22%敌敌畏烟剂。每公顷用4500~6000克,每100克包一纸包,摆放3~4点,点燃纸包一角,关闭棚室门窗。或每公顷用4500~6000毫升80%敌敌畏乳油均匀拌和在锯末上,傍晚闭棚后分放4~5堆,用烧红的煤球点燃熏烟,再关闭棚室门。

棚室蔬菜定植前或拉秧后,将棚室残株清除干净后密闭,用22%敌敌畏烟剂熏烟(用药量可稍大些)可有效地防治棚室内的白粉虱,还可兼治蚜虫、潜叶蝇等害虫。以减少虫源和向露地迁飞扩散。

注意自制烟剂应现配现用,不可久存,以防止自燃起火。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