蛞蝓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保护地蔬菜病虫害防治手册》第282页(1288字)
【释文】:
蛞蝓是软体动物,俗称鼻涕虫。在棚室中经常发生的有野蛞蝓和黄蛞蝓。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柄眼目,蛞蝓科。此外还有高突足襞蛞蝓,属足襞蛞蝓科。各地都有分布。主要分布广东、广西、云南、海南、台湾等地。为害蔬菜幼苗,严重时,全部幼苗被毁。随着棚室蔬菜面积的迅速扩大,野蛞蝓为害逐年加重,已成为棚室蔬菜的重要有害生物。
1.寄主与为害 蛞蝓食性杂,可为害棚室中多种蔬菜和杂草。蛞蝓刮食蔬菜等作物的叶片,严重的只剩叶脉,并残留粪便污染蔬菜,降低产量和品质。据青海民和县植保站调查,白菜、辣椒棚1米2有蛞蝓15~20头,株受害率50%~80%,叶受害率10%~20%,受害棚减产20%~40%,严重棚,1米2有蛞蝓40头,减产60%以上。
2.形态特征 野蛞蝓成体纺锤形,长20~25毫米,爬行时体长达30~60毫米,宽4~6毫米。体表呈暗灰色、黄白色或灰红色,少数有不明显的斑点或暗带。触角2对,暗黑色,外套膜为体长的1/3,边缘卷起,上有明显的同心圆生长线,黏液无色。卵白色透明,胶质状,椭圆形,直径2~2.5毫米,聚集成块,于卵囊内,每囊40~60粒。
黄蛞蝓成体长100毫米,宽12毫米,体表黄褐色或深橙色,上有零散的黄色斑点,靠近足两侧色较淡,体背前端的1/3处有椭圆形外套膜。卵与野蛞蝓相似。
高突足襞蛞蝓身体裸露,柔软,无外壳,具革质,多黏液的外套膜覆盖全身。体宽大扁平,活动时体长达80毫米以上,收缩时头尾弯曲呈一拱形。体表黑褐色,有无数细小的颗粒状突起,背部中央有1条细的黄褐色条纹,两侧有细小的黄褐色斑点。
3.生活习性 蛞蝓喜食多种蔬菜的叶、茎,嗜食含水量多、幼嫩的部位,刮食后形成不规则的缺刻与孔洞,爬行过的地方有白色黏液带。常活动在潮湿的草丛、田埂、砖块、盆钵下、蔬莱根基部土缝内,以及棚室周围多湿阴暗、富含腐殖质的地方。野蛞蝓和黄蛞蝓以成体或幼体越冬。春秋季产卵于土块、砖石、盆钵下。孵出的幼体秋后发育为成体。活动最适温度为12~25℃,最适相对湿度为88%~95%。蛞蝓怕光,多在晚上活动。蔬菜茂密、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湿润黏土和壤土中发生严重。
4.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棚室通风透光,清除田间及棚室周围的杂草。产卵高峰期中耕翻土,将卵暴露地表爆裂,也可在棚室内地角堆放杂草或菜叶诱集,清早揭开捕捉。
(2)化学防治 蛞蝓活动时每公顷用生石灰或硫酸铜75~112.5千克,在棚室四周抖撒,形成封锁带,或每公顷棚室用6%密达颗粒剂7.5~9千克,加砂土150~375千克,在蔬菜种子发芽或苗期为害初期撒施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