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药途径的选择及各种给药方法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临床用药与观察手册》第9页(2095字)
给药途径可根据药物的性质、剂型、病变部位及组织对药物的吸收等情况而有所不同。一般分为口服、舌下含化、注射(皮下、肌肉、静脉)、外用、吸入及直肠给药等方式。
6.1 口服给药:是最方便、最安全、最经济的给药途径。服用片剂或胶囊剂时不应嚼碎,服后即饮水至少200ml,以保证药片冲入胃内而不粘附在食管壁上。药物经口服后被胃肠道吸收入血液循环,作用产生较慢,但持久,可起到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的作用。
6.2 舌下给药:将药物含于舌下,一直保留到溶化为止。告诉病人不宜吞咽或咬碎,也不应饮水以免影响药效。然后通过静脉的毛细血管吸收,可防止消化液和肝脏酶等的破坏。
6.3 注射给药:是指将药物注射到机体组织内或体液内的方法,比口服途径给药发挥作用快,注射给药可分四种:
6.3.1 皮内注射:常用4号、4号、5号针头进行皮内注射,将小量药液注射于表皮与真皮之间的方法,以10°~15°进针,多用于药物过敏试验,以观察局部反应,亦可作预防接种。
6.3.2 皮下注射:将小量药液注入皮下组织的方法,一般常用5号、5号针头,采用45°进针,每一部位的注射量为0.5~2.0ml。需迅速达到药效和不能或不宜经口腔服药时采用,亦可局部麻醉用,各种菌苗、疫苗的预防接种等。
6.3.3 肌肉注射:是将药物注入肌肉组织内,选择注射部位,应选肌肉较厚,避开静脉大血管,远离坐骨神经,对不宜或不能作静脉注射,又要求比皮下注射更迅速发生疗效者,药物的刺激性较强或药量较大的药物。
6.3.4 静脉注射:是指将药物直接注入血流中,使药物较肌肉注射更迅速地发挥作用。急用情况下可使用大静脉,一般情况下可从静脉远端进行注射。静脉注射用药,必须用指定的溶液稀释,剂量准确,浓度适当,粉末药必须充分溶解后抽取,药液必须充分混匀,输液内不得有不溶物存在。
6.3.5 外用药,混悬型洗剂用前必须摇匀,不宜用于糜烂创面,以免过早结痂或引起继发感染。搽剂专供涂搽皮肤表面的制剂,一般用于无破损的皮肤表面,如药物毒性较大,洗剂与搽剂均不宜连续长期外用或大面积使用,以防皮肤吸收而致中毒。
6.3.6 吸入药物,有蒸汽吸入,是将药液加热煮沸后,使之变成蒸汽后再吸入,吸入器距病人口鼻部约10~12cm,令病人张口呼吸,使含药的蒸汽被吸入呼吸道。气雾剂也是一种吸入药物,是药物和抛射剂一起装于带有阀门的耐压容器内的液体或粉状制剂,主要是以吸入方式进行药疗的,也有外用喷雾于皮肤、粘膜表面的。抛射剂多半易燃,应避免与明火接触。应教会病人先将肺部气体呼尽,然后将气雾剂的喷嘴含在口内,深深吸入一口气,在吸气过程中,按动压力阀,以便药物进入肺部。应在饭后一小时后开始吸入性治疗,以防止恶心、呕吐症状发生。
6.3.7 直肠给药:指经肛门灌注,给药,插入导管15cm左右,灌入速度宜慢,压力要低,液面距肛门不得超过30cm,一次灌肠不宜超过120~150ml,灌药前应排空大便,必要时可先清洁洗肠后再进行药物灌注,减轻腹压及清洁肠道,便于药物的吸收。灌药后,让病人采取平卧位30分钟,最好睡前灌注,以确保药物最大限度被吸收。
附1. 溶液稀释的计算方法
以不同浓度溶液混合配制的计算方法
例:患者需输入25%葡萄糖400ml,要求用10%和50%的两种葡萄糖混合配制。
所需10%葡萄糖量:400—150=250(ml)
故取50%葡萄糖150ml加入10%葡萄糖250ml内混匀,即得。
附2:输液速度的计算方法
例1:12h内滴完1000ml含硝酸甘油的葡萄糖液,求滴注速度。
例2:将硝普钠20mg加入5%葡萄糖液500ml中静滴,要求输注剂量为0.08mg/min,求滴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