鳗鲡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淡水养殖实用技术手册》第19页(1036字)
(图1-15) 学名为日本鳗鲡,又称白鳝、鳗鱼、河鳗、蛇鱼等。系降河性洄游性鱼类。鳗鲡肉肥,味美,营养丰富,群众也有称之为“水中人参”。由于其出口价值高,因此又称鳗鲡为“水中黄金”。由此可见,发展鳗鲡养殖,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鳗鲡是目前人工养殖的名特优品种,但人工繁殖至今仍未完全成功,目前主要还是依靠天然捞苗。每年春季,有大批的幼鱼称鳗线,成群地自海进入江(河)口。一般雄鳗久居在河口成长,而雌鳗和幼鳗逆水上游进入江河的干流和与河流相通的湖泊中,有一部分甚至直达江河的上游,如长江的金沙江、岷江、嘉陵江地区;福建闽江的建瓯以上地区。鳗鲡在江河和湖泊中肥育,到了成熟的年龄,在秋季又大批游到河口,会同常住在河口地带的雄鳗鱼一起游到海洋中繁殖。
图1-15 鳗鲡
鳗鲡为肉食性鱼类。自然界鳗苗主要摄食浮游甲壳类。长大后主要摄食小虾、小蟹、水生昆虫、螺、蚬、蚯蚓等,也捕食小鱼和高等植物的碎屑。在人工的饲养池中,则喂以人工配合饲料。鳗鲡生长的适温为20~28℃,水温下降到8~10℃以下时,基本停止摄食,潜入底泥或石砾中进行冬眠,当水温高达30℃时也停止摄食。养鳗可建造养鳗池单养,也可以在鱼塘中混养。单养池要求能防逃,有自流化的排灌系统,并有充足的饲料。一般每667米2放养鳗种0.5万~1万尾,一年产量可达1~2吨;混养主要是以鱼塘中的野杂小鱼虾为食,每667米2可放养50~100尾,一年可收获成鳗20~30千克。
鳗鱼是我国传统的出口水产品,1996年我国鳗鱼养殖业的年产值达100多亿元,成为我国水产养殖业中唯一一个产值超百亿的大产业;鳗鱼及其加工产品创汇9亿多美元,占全国水产品出口创汇总额的30%左右,超过对虾而跃居第一位,也是我国农产品单项创汇的第一位。虽然近几年世界鳗鱼市场波动很大,特别是日本市场需求不旺,对我国的养鳗业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但鳗鱼仍是目前我国水产品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今后鳗鱼养殖业的发展方向一是要开展无公害养殖,生产绿色、健康的鳗鱼产品;二是开拓新的市场,特别是要引导国人养成食用鳗鱼的习惯,避免鳗产品过分依赖日本市场;三是适当控制养殖规模,切实保护养殖者的利益,使我国的养鳗业达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