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淡水习性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淡水养殖实用技术手册》第451页(1169字)
内陆淡水水域养殖水体的生态条件与海水养殖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主要是海水中含有大量的钠盐、镁盐、钙盐、钾盐和微量元素,盐度高达7~34,在淡水中上述元素的含量微乎其微。从没有盐度的淡水中生产出来的商品虾带有较重的土腥味,口味和鲜度均劣于海水养殖的个体。目前,只能以人工改变养殖水域生态环境的方式来加以调节,如推广使用微生态制剂和提倡生态养殖等,这些生产方式已在南美白对虾的淡水养殖中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尤其是在白对虾规模化养殖后病害问题日益突出之际,重视养殖生态环境的改善不仅有利于提高商品虾的品质,而且对虾病的预防也是十分必要的。
南美白对虾具有广盐性的特点,在盐度为0~35的水域中均能正常生长。从海水孵化场购进的仔虾经逐步淡化后能很快适应在淡水中生长,苗种的淡水养殖成活率高达70%以上,与海水养殖相比无明显差异。不过淡水养殖南美白虾也有其特殊之处,这是因为虾苗从海水向淡水过度时极易发生应激反应,处理不当会引起虾苗大批死亡。在整个养殖过程中,苗种放养期是风险最大的阶段。因此,放养虾苗时采用低盐度海水暂养的方式,来降低淡水养殖前期虾苗的应激反应是十分重要的。即使是在苗种出售前已经把虾苗培育池中的盐度降低到了几乎为零,但在准备放养虾苗的淡水暂养池中适量添加浓缩海水、人工海水或粗盐(氯化钠)来降低虾苗发生应激反应,仍被认为是很有必要的。在有一定盐度的养殖水体中,虾苗放养初期的活力、摄食强度和成活率均比无盐度的水体要高。当虾苗适应新的水环境后即可逐渐添加淡水使盐度降为零,这一方式被称为虾苗进入淡水养殖池后的“二次淡化”。与育苗池的淡化方式相比,淡水养殖池中“二次淡化”的盐度起点较低,多数为2~5,淡化周期短则一周,长则数周,一般视当地气候及生态条件而定。“二次淡化”除了盐度下降速度较慢外,盐度的调节方法也有差异。用经稀释过的浓缩海水暂养虾苗,方法较为简便,而且海水中的微量元素丰富,暂养效果较好,但液态的浓缩海水运输和分装均比较麻烦,运输成本也较高,一般只在离海岸线稍远的地区采用。在暂养池中添加由海水晒制的粗盐同样可以达到防止虾苗发生应激反应的目的,成本相对较轻,但由于粗盐中缺少其他常量元素,使用效果稍差,而且使用粗盐的剂量有一定的限止,当用量超过4千克/米3时将对虾苗产生危害。人工海水精含有海水中的主要成分,贮存和运输十分方便,使用安全可靠,在我国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使用十分广泛。不过虾苗的放养前期以一定盐度的海水进行虾苗暂养,方法虽简单实用,但大面积使用且长此以往是否会造成对淡水水域污染的确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在没有寻找到其他更好的替代方法之前,在淡水中添加海水或盐的做法只能被看作是权衡利弊后的适宜选择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