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白血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临床实用补液手册》第223页(5061字)
【概念】
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恶性疾病,其特点为骨髓中大量的白血病细胞广泛而无限制地增生及成熟受阻,并浸润各种器官、组织和抑制正常造血功能。目前将急性白血病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急性髓(粒)细胞性白血病(AML)两大类。
【诊断要点】
1.临床特点①贫血、发热和皮肤、粘膜出血倾向;②淋巴结和肝脾肿大,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时,有头痛、头晕、呕吐及抽搐、昏迷等。
2.实验室检查①血象:大多数患者白细胞升高,晚期尤增高明显;②骨髓象:骨髓非红系增生活跃,原始细胞占非红系细胞的30%以上;③细胞化学和免疫标记有助于急性白血病的鉴别诊断与免疫分型,部分白血病则需要进行染色体和融合基因检查。
3.分型与诊断标准
(1)AML共分7型。
M1(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未分化原始粒细胞占骨髓非红系细胞的90%以上,至少3%原始粒细胞过氧化物酶染色阳性。
M2(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未分化原始粒细胞占骨髓非红系细胞的30%~89%,单核细胞<20%,其他粒细胞>10%。
M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骨髓中以颗粒增多的异常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占骨髓非红系细胞30%以上,其胞核大小不一,胞浆中有大小不等的颗粒。
M4(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原始细胞占骨髓非红系细胞的30%以上,其中各阶段的未成熟粒细胞为31%~80%,各阶段的单核细胞>20%。
M5(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原始单核、幼单核及成熟单核细胞占骨髓非红系细胞80%及以上,其中以原始单核细胞≥80%为M5a,原始单核细胞<80%为M5b。
M6(急性红白血病):幼稚红细胞占骨髓有核细胞≥50%,原始白细胞占非红系细胞≥30%。
M7(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骨髓中原始巨核细胞≥30%,多需电镜及血小板膜糖蛋白证实。
(2)ALL:分3型。
L1:骨髓中原始、幼稚淋巴细胞≥30%,原始、幼稚淋巴细胞以小细胞为主。
L2:骨髓中原始、幼稚淋巴细胞≥30%,原始、幼稚淋巴细胞以大细胞为主。
L3: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大小一致,以大细胞为主,细胞内含有明显的空泡,胞浆染色嗜碱性深染。
(3)其他类型的白血病:杂合性白血病(HAL)、全骨髓白血病、幼稚淋巴细胞白血病及毛细胞白血病等。
【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积极防治感染,选用合适的抗生素;严重贫血者,给予浓缩红细胞输入,血小板过低者输入浓缩血小板;积极给予营养支持治疗,防治水、电解质紊乱。
(2)化学治疗: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化学治疗原则为:①联合用药;②序贯用药;③足剂量;④足疗程。可以使白血病缓解,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少数患者可以治愈。
(3)重视髓外白血病的防治,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治疗。
(4)骨髓移植:是当前治愈白血病最有希望的方法,年龄在50岁以下,有条件的患者可考虑进行骨髓移植。
【补液方法】
1.成人AML的化学药物治疗
(1)诱导化疗和巩固化疗方案
①HA方案:三尖杉酯碱(H)4~8mg,0.9% NS500ml,静脉滴注持续4h,第1~7天,每日1次;阿糖胞苷(Ara-c)150mg,0.9% NS200~500ml,静脉滴注持续4~12h,第1~5天或7天;每1个疗程5~7d,间歇1~2周。
②DA方案:柔红霉素(DNR)40~60mg,NS10~20ml,静脉推注,用前先开通液路,可先静脉推注地塞米松2mg及2%普鲁卡因2ml保护血管,减低柔红霉素的刺激性,每日1次,第1~3天;阿糖胞苷(Ara-c)150mg,0.9% NS200~500ml,静脉滴注持续4~12h,第1~7天;每个疗程为7d,间歇1~2周。
③小剂量阿糖胞苷方案:阿糖胞苷10mg,肌肉或皮下注射,每12h用1次,第1~14天或21d。该方案主要适用于年老体衰者、低增生性白血病并有严重感染和出血而又必需化疗者。
④HOAP方案:三尖杉酯碱(H)4~6mg,0.9% NS500ml,静脉滴注持续4h,第1~5天或7d,每日1次;长春新碱(VCR)2mg,0.9% NS20ml,静脉推注,第1天;阿糖胞苷(Ara-c)150mg,0.9% NS200~500ml,静脉滴注持续4~12h,第1~5天或7d;泼尼松(P)40~60mg/d,分次口服。每个疗程5~7天,间歇1~2周。
⑤DAVP-16方案:DNR与Ara-c同DA,即DA方案加VP-16。VP-1675mg/(m2·d),0.9% NS500ml,静脉滴注,第5~7天;间歇1~2周。
(2)巩固和强化治疗方案:缓解后治疗是防止白血病复发的重要手段之一。诱导缓解用HA方案者,第8~14天用原方案1次,共2次,然后用DA方案和HA方案交替,每月1次,连用6~10次。有条件者争取用大剂量阿糖胞苷加用柔红霉素强化治疗1~2次。
2.成人ALL的化学治疗
(1)诱导缓解治疗(任选以下一种方案)
①VP方案:长春新碱(VCR)1~2mg/d,0.9% NS20ml,静脉推注,第1天,每周1次;泼尼松(P)40~60mg/d,分次口服,至少2~3周。
②VCAP方案:长春新碱(VCR)1~2mg/d,0.9% NS20ml,静脉推注,每日1次,第1、8、15、22天;环磷酰胺(CTX)600~800mg/m2,0.9% NS200~3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第1、15天;阿霉素(ADR)40~60mg/m2,0.9% NS40ml,静脉推注,第1~3天、15~17天,每日1次或每周1次,泼尼松(P)40~60mg/d,分次口服,第15天后渐减量,第29天停用。
③VCDP方案:长春新碱、环磷酰胺和泼尼松的用药同VCAP方案;柔红霉素(DNR)40~60mg/m2,0.9% NS40ml,静脉推注,每日1次,第1~3天、15~17天用或每周1次。
④VLDP方案:长春新碱、环磷酰胺和泼尼松同VCDP方案。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5000~10000单位,0.9% NS5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第19~28天。
(2)巩固治疗:以上述方案治疗取得完全缓解后,间歇1~2周(依患者年龄、一般状况、血象及骨髓象而定),再以原方案巩固2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1~3周不等。
(3)强化治疗:巩固治疗结束后间歇2周,开始强化治疗。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加L-ASP、ADR方案;HD-Ara-C加DNR或CTX方案。
①HD-MTX:先用MTX0.5g/m2,0.9% NS100ml,静脉滴注,30min内滴完,然后MTX1~2g/m2,0.9%0.9% NS500ml静脉滴注,持续12h,用MTX前后各静脉滴注0.6 mol/L(5%)碳酸氢钠250ml和地塞米松10mg。滴完MTX后12h,每1h静滴四氢叶酸钙12mg,以后每6h肌肉注射甲酰四氢叶酸钙6mg,共10次。
②HD-Ara-C:阿糖胞苷1000~2000mg/(m2·d),0.9%0.9% NS200~300ml,静脉滴注持续1h,第1~5天;环磷酰胺800mg/(m2·d),0.9%0.9% NS200ml,静脉滴注,第1天。
上述方案共用2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2~3周。
(4)维持治疗:强化治疗结束后间歇2~3周开始维持治疗,多选用6-巯基嘌呤、环磷酰胺、甲氨蝶呤口服。
【注意事项】
柔红霉素有心脏毒性作用,用药前后应常规做心电图检查。该药用前应常规应用保护血管的药物避免将药物漏至皮下,否则会导致局部组织坏死,形成难以愈合的溃疡。一旦药物漏于血管外,应立即在药液漏出部位的皮下注入生理盐水或硫代硫酸钠等渗溶液,同时冷敷6~12h。大剂量MTX用后8~12h必须常规用四氢叶酸钙解救。AML的M3化疗时应防止DIC的产生,目前已普遍首选全反式维甲酸或三氧化二砷诱导治疗,并取得较好疗效,但缓解后需用化学治疗维持巩固。
急性白血病国内疗效判定标准如下。
1.完全缓解(CR)①骨髓象原始幼稚细胞≤5%,红系及巨核细胞系正常,骨髓增生程度及各系统比例均正常;②血象:血红蛋白≥100g/L(男)或≥90g/L(女及儿童),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5×109/L,血小板≥100×109/L,外周血分类中无白血病细胞;③临床无白血病浸润的症状和体征,生活正常或接近正常。
2.部分缓解(PR) 骨髓中原始幼稚细胞>5%而≤20%,或临床、血象中有一项未达到完全缓解标准者。
3.未缓解(NR) 骨髓象、血象及临床3项均未达上述标准者。
4.白血病复发①骨髓中原始细胞>5%而≤20%,经过有效抗白血病治疗1个疗程仍未能达到骨髓完全缓解者;②骨髓原始细胞>20%者;③骨髓外白血病细胞浸润者。
5.持续完全缓解 从治疗后完全缓解之日起计算,期间无白血病复发达3~5年者。
6.长期存活 白血病确诊之日起,存活时间(无病或带病生存)达5年或5年以上者。
7.临床治愈 指停止化疗后5年或无病生存达10年者。
未经治疗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仅3个月左右。但经化疗、骨髓移植治疗者部分病例可长期存活,甚至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