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小儿外科的补液方法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临床实用补液手册》第461页(1606字)

一、小儿烧伤的补液治疗

小儿烧伤后损失血浆样液主要包括水分、蛋白质和钠离子,伴有效循环量下降和血液浓缩。

烧伤后第1个24h输给的胶体和晶体液按每1%烧伤面积2ml/kg计算,大面积烧伤按3ml/kg计算,胶体与晶体液的比例基本为0.5∶1,严重烧伤则按1∶1计算。胶体液可用全血、血浆或右旋糖酐,但烧伤早期以输右旋糖酐为宜。三度烧伤面积较大时红细胞破坏增多,适当增加全血,但全血量不得超过胶体液的50%。右旋糖酐输给量可按20ml/kg计算。中、小面积的浅度烧伤可单用晶体液,如生理盐水、乳酸钠林格液或2∶1溶液。如有酸中毒或血红蛋白尿可适当加入碱性液,烧伤后第1个24h尚需加输每日需要量的液体。

烧伤后第2天,晶、胶体输液量为第1个24h的1/2。第3天则视病情需要而定,中、小面积浅度烧伤则不必再输液,大于50%的烧伤适当补给胶体溶液。

注意:①烧伤面积超过50%以上仍按50%计算,必要时视临床表现酌情增加输入量;②输液中的半量应在烧伤后第1个8h内输完;③输液时晶体液和胶体液应交替输入,慎防由于晶体液输入过多造成低渗状态;④血容量补足后仍有少尿或无尿提示肾功能衰竭,可应用利尿合剂、20%甘露醇或25%山梨醇,后二者用量为每次0.5~1g/kg;⑤患儿有高热、昏迷或抽搐,可能为输液过多引起的稀释性低钠血症,应及时测定血钠并纠正。

二、小儿腹膜炎的补液治疗

小儿腹膜的面积几乎等于全身皮肤体表的面积,因此小儿发生弥漫性腹膜炎时,相当于皮肤100%的烧伤。由于腹腔内炎症的渗出;肠腔内积液,肠壁水肿;呕吐、高热引起的液体丧失;细菌毒性物质的吸收,导致患儿有严重的细胞外液损失,迅速产生比成人严重得多的休克或周围循环衰竭。

临床上对腹膜炎时在腹腔内及其周围组织间液体的丧失量往往估计不足,Filston的估计方法是:牵涉腹部感染的1/4象限(以脐部为中心)额外补充儿童日需量的1/4量。如局限于右下腹的阑尾炎伴腹膜炎患儿,体重20kg,生理需要量为1500ml/d,需额外补充375ml的液量。而对于弥漫性腹膜炎的同样患儿,则需额外补充1500ml的液量。腹腔内的脓液及血浆渗出液是等张液,多用2∶1液补充。

三、小儿消化道出血的补液治疗

小儿消化道出血多表现为休克症状,需立即输血、输液抢救治疗。治疗原则为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应尽可能以非手术方法控制出血,积极纠正休克。

等量快速输液、输血为抢救大出血的首要措施。先估计失血量,第一步以20ml/kg半小时内加压输入,输完后测量血压不升可重复此量为第二步,以后可继续重复此量(20ml/kg),直至血压稳定为止。若输液输血2~3个治疗量(20ml/kg)后血压仍不回升,则考虑出血不止需进行必要的止血术。

早期无休克的出血,可以输全血,有利于预防继续出血;晚期有休克时,应先输碱性等渗液(如2:1液)及低分子右旋糖酐后再输血,以免增加血管内凝血的机会。

注意:①了解血容量是否已恢复,可借助中心静脉压的测定。②皮肤血管收缩征象消失;脉搏及血压恢复正常;红细胞压积达到并维持30%以上;有足够尿量排出是停止输血、输液的指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