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儿科疾病诊疗手册》第40页(2304字)
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acute laryngo-tracheo-bronchitis)是上下呼吸道的急性弥漫性炎症,以喉部及声门下的浮肿、气管与支气管内分泌物稠厚成痂,以及中毒现象为特征。可为流行性或散发性,常继发于麻疹或流行性感冒以后,多见于3~5岁的幼儿,因为此时对传染病的抵抗力差,咳嗽功能差,另外分泌物稠厚不易咳出,更助长感染的蔓延。冬季与早春气候干燥时发病较多。
【病因】
常见的病原体为病毒,主要是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及呼吸道合胞病毒次之,很易发生乙型流感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个溶血性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大肠杆菌等继发感染。
【临床表现】
临床上分两型:
1.暴发型 发病初始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不久即有刺激性咳嗽及吸气性喉鸣,此时发音尚轻微嘶哑或清亮,继之咳嗽呈犬吠样。呼吸道内大量黏稠分泌物,有时呈小块状干痂,不易咳出,出现气管异物体征。有些病人自始至终咳嗽不明显。晚期常有失音、发声无力或发“沙沙”声的咳嗽。患者在很短时间内即发生呼吸困难,安静或入睡时为吸气性呼吸困难,活动或哭闹时则吸气及呼气均困难,三凹征明显。两肺呼吸音部分或全部降低,间有干啰音。若喉梗阻继续发展,可出现严重发绀、烦躁不安与挣扎、呼吸增快。体温迅速升高达39~40℃ 以上,脉搏增快达每分钟160次以上。患儿表现严重中毒现象,衰竭、脱水,面色由发绀转为死灰样苍白,虚脱、昏迷。若不及时抢救,患者多因缺氧及全身衰竭而死亡。白细胞增高至(20~30)×109/L或更高,有时有中毒颗粒及核左移。胸部X线检查可见支气管炎、肺不张或肺气肿。
2.轻型 症状与急性单纯性喉炎或急性支气管炎相仿。
【诊断及鉴别诊断】
根据病史及症状多可诊断。必要时施行直接喉镜检查和支气管镜检查,以确定局部病变。检查时可见喉、气管及支气管黏膜高度充血、水肿,声门及声门下狭窄,气管及支气管内有稠厚分泌物或脓痂堵塞,同时可进行微生物学检查。
应与以下疾病鉴别:
1.喉气管支气管白喉 是由白喉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根据流行病学情况,局部形成伪膜,细菌培养有白喉杆菌生长及毒力试验阳性可确诊。
2.气管支气管异物 有呼吸道异物吸入史,剧烈呛咳,出现气喘哮鸣、气管拍击音,气管撞击感,做X线检查及支气管镜检查协助诊断。
【治疗】
暴发型病例病情多严重,必须在病情剧变之前积极抢救,主要是控制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以及预防严重并发症,如喉梗阻、支气管肺炎和纵隔气肿等。
1.抗生素治疗 抗生素虽对病毒感染病例无效,但是较重病例大都合并细菌感染,故选用适当的抗生素。一般可先用头孢菌素、红霉素或氨苄青霉素等,待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得出结果后,再选择敏感药物治疗。本病危重,可同时选用2种抗生素联合用药。应早期使用肾上腺激素疗法。
2.气管切开术及吸引术 患儿喉内淤积大量稠厚分泌物,极易引起肺部的并发症。气管插管不宜使用,因插管常被脓稠痰块堵塞而发生危险。如有喉及气管异物体征,应在做好气管切开准备后行直接喉镜检查,常可见脓块附着于声门,声门下有灰褐色痂块,于吸痰后用喉异物钳取出痂块,喉梗阻多可明显减轻或缓解。术后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若喉梗阻及气管梗阻仍明显存在,应及早做气管切开,以便随时吸出气管及支气管内分泌物。在气管切开后应加强护理,经常将无菌生理盐水及抗生素液滴入气管,保持气管内湿润,以免干痂形成。患儿如出现缺氧、烦躁、发绀、呼吸音降低等现象,首先应考虑干痂阻塞呼吸道,及时拔出套管内管,滴水吸痰,呼吸道通畅后患儿即可安静。若用导尿管深入吸引后,使呼吸困难仍不缓解,应做支气管镜检查,取出支气管内的干痂和伪膜。
3.氧疗 因本病患者气管内分泌物浓稠结痂,最好做氧气驱动液体雾化吸入,以增加湿度,利于分泌物咳出。常用液体为生理盐水、1%麻黄素液、3%碳酸氢钠溶液、N-乙酰半胱氨酸、a-糜蛋白酶、1%碘化钾溶液、0.1%可的松溶液及各种抗生素溶液等,根据病情交替使用。碳酸氢钠、N-乙酰半胱氨酸、a-糜蛋白酶、碘化钾可使分泌物变稀;麻黄素及激素可减轻黏膜水肿,激素除有以上作用外还有助于抗炎。阿片类药物能止咳,阿托品能遏制呼吸道腺体分泌,都能增加呼吸道的梗阻,应禁忌使用。
4.其他对症治疗 适量静脉补充液体,可预防脱水、酸中毒及毒血症,也可减少下呼吸道分泌物的干结。患儿中毒症状严重或衰竭者,可输新鲜血液或血浆。患儿往往因心肌炎或心内膜炎而致心力衰竭,因此须随时检查心脏情况,出现心力衰竭时立即予以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