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经济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河南人民出版社《澳门手册》第135页(1038字)
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超小型经济体系,澳门经济具有历史发展的特殊性、产业结构的特殊性和运行机制的特殊性。作为中国固有领土的一部分,澳门早在16世纪中叶葡人东渡前业已开埠,葡萄牙人利用15、16世纪海上强国的余威在澳门定居并进一步扩展了澳门的经济地位。澳门一度成为远东国际贸易的重地。但自香港兴起以后,澳门的地位一落千丈。20世纪60年代以后,在香港经济迅速发展的推动下,澳门政府采取了比较开放的、有利于澳门经济发展的政策,积极吸引外资为繁荣发展澳门经济服务。因此,60至70年代是澳门经济的高速发展时期,形成了以纺织品配额、廉价劳动力供应、普遍优惠税制为依赖的劳动密集型生产形态。1974年4月,葡萄牙革命成功后宣布放弃殖民主义,允许澳门有自主权。此后,澳门政府推行自由港及自由经济政策,政府对工商企业的经济运作一般持不干预态度。外汇进出、人员往来自由。大部分货品可免税进口,税率低,纯利税仅15%。地价、楼价、工资较低。对外来投资者有相当的吸引力。从1971年到1981年的10年间,澳门是世界经济增长率最高的地区之一,生产总值每年平均增长16.3%。随着经济的发展,澳门的经济结构也发生了显着的变化,昔日几乎全靠特种行为支撑的消费城市已逐渐变成一个工业比较发达,旅游博彩业兴旺,建筑业、金融业迅速发展的工商及旅游城市。1978年以来,中国大陆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对澳门实行“一国两制”方针,1980年起与澳门毗邻的珠海试办经济特区;西欧和美国市场对澳门工业品进口实行优惠,使澳门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澳门政府抓住有利时机,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使澳门经济在80年代以后仍然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和增长速度。澳门本地生产总值由1982年的84.2亿元增至1994年的518.42亿元,对外贸易总额由1980年的59亿元增至1994年的317.78亿元。制造业工厂由1980年的1348间增至1993年的1790间。全澳建成楼宇总面积由1979年的30.6万平方米增至1994年的114.09万平方米。由1963年开始至今的近30年间,平均增幅近9%,其中1982年至1990年间澳门经济年均实质增长为7.58%,本地生产总值(GDP)增长3.52倍,人均产值增长2.57倍。1994年澳门人均生产总值为16164美元,处于“四小龙”的中位值。随着澳门进入回归过渡时期和珠海经济特区发展战略的实施,澳门的地位和作用将显得越来越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