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海员大罢工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河南人民出版社《香港手册》第42页(1057字)
1922年初,香港海员工人反对英帝国主义压迫,争取改善待遇而爆发的香港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大罢工。香港的海员、造船、码头等行业工人,是中国最早的近代产业工人的一部分,其劳动繁重,收入低微,生活艰苦。1921年3月6日,中国海员工人的第一个工会组织“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在港成立。1922年(民国十一年)1月12日,香港渣甸、太古两家船务公司的海员工人,要求增加工资,遭到资方拒绝。在海员工会林伟民、苏兆征等领导下,开始罢工。罢工爆发后,香港开往广州、澳门、江门、梧州等地的轮船,以及由英、美、法、日、荷等国开到香港的外轮上的华工,相继举行罢工。次日,罢工海员乘火车陆续回到广州。最初参加罢工轮船有90多艘,约1500人。至1月底,香港运输、煤炭工人举行同情罢工,罢工人数增到3万余人。成百只船停滞港内,香港海运完全瘫痪。2月1日,香港政府以武力封闭海员工会。随后,又封闭海陆理货员、同德、集贤等3个参加罢工的运输工会组织。2月底,香港各业工人成立“全港同盟罢工办事处”,全港工人举行总同情罢工,船坞、邮电、银行、报馆、印刷、饮食、旅馆、公用事业等行业以及外国人雇用的厨师、园丁、仆人等都参加罢工。到3月初,罢工人数已达10万。与此同时,内地广州、汕头、海口、上海、天津等地,以及京汉、京奉、京绥、正太等铁路工人,都举行大规模的声援活动。在国内各地工人的支持下,香港海员工人建立起纠察队,封锁香港,禁运粮食、蔬菜。3月4日,数千名罢工工人从九龙油麻地集合,徒步返回广州。行至沙田时,遭到港英警察开枪射击,打死工人4人,数百人受伤,造成“沙田惨案”。香港政府采取强硬措施未能奏效,相反,他们自己却因此陷入孤立与绝望的境地,罢工工人继续坚持斗争。面对罢工给香港带来的沉重打击,3月5日,香港政府同意在谈判协议上签字,被迫作出让步,接受罢工工人所提出的要求,增加工资15~30%,恢复海员、运输等工会,释放被捕工人,对“沙田惨案”死难者给予1000元抚恤金等。这次罢工,使香港政府第一次切身感受到了香港对内地特别是对广东的依赖性。香港的劳动力绝大多数来自广东,罢工工人陆续返回内地,致使香港百业凋零,商务陷于停顿,经济上蒙受重大损失。罢工委员会对香港的经济封锁,更使香港的食品来源中断,居民的日常生活倍受影响。罢工直接威胁了港英当局对香港的殖民统治。罢工期间,广大华人团结一致,不与港英当局合作,华人这种民族意识使港英当局极为恐慌。罢工坚持了56天,终以工人的胜利而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