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香港手册

经济发展

书籍:香港手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河南人民出版社《香港手册》第68页(1547字)

香港经济的变化过程。香港经济的大发展主要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战后四十多年来,香港由一个传统商埠发展成为摩天大楼林立、设施先进、交通便利、工业发达、万商云集、各业繁荣兴旺的现代化城市,置身于世界经济发展前列,成为国际上重要的工商贸易、金融、海上运输、航空、国际通讯及旅游中心,其发展大体可分为4个阶段:(1)战后复苏和转口贸易恢复阶段(1946~1952年)。香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损失重大。战前所建立起来的工业,大部分在太平洋战争期间被日军所破坏,外贸基本处于停顿状态,资金、劳力奇缺,人口从战前的160多万急降到60万。但由于战后有利的国际环境与香港特定的历史、地理条件,经过短短几年就恢复了原来的转口贸易地位,对外贸易额超过战前最高水平。在外贸带动下,经济得到全面恢复。1947~1951年间每年平均增长35%。这一时期,香港经济结构仍然同战前一样以转口贸易为主。(2)工业化阶段(1952~1970年)。朝鲜战争和对华禁运使香港经济猝然陷入危机,转口贸易一落千丈。与此同时,金融、保险、航运等行业均告不景气,工商企业纷纷倒闭,失业人数骤升,社会秩序不稳。香港及时调整策略,很快就找到出路,转入工业化阶段。他们以劳动密集型的纺织、成衣等行业为先驱,充分运用来自上海等内地城市的资金和人力,积极开拓欧美市场,在50年代短短的七八年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工厂和雇工数目分别增长3倍和2倍,新工业区在港岛、九纷纷兴起。到50年代末,制造业产品出口在全港出口总值中的比重高达70%,这标志着香港经济已经完成了从转口港时期向工业化时期的历史性转变,从而迎来了60到70年代香港经济的全面起飞。(3)从工业化走向经济多元化阶段(1971~1981年)。60年代末期,采取出口导向型策略的新兴工业经济地区逐渐增多,竞争日趋激烈。同时,发达工业国家有经济衰退迹象,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在1973年石油危机冲击下,香港经济发生大波动,出口市场萎缩,工厂开工不足,小厂纷纷倒闭。在这种情况下,香港又一次及时调整策略,推行经济多元化方针,经济结构产生重大变化。首先是推行工业多元化,以生产高增值商品来应付欧美各国的保护主义措施,又以市场多元化来应付竞争对手的挑战;然后实行经济多元化,使多个经济部门成为香港经济的支柱,以扩大香港经济的基础。70年代是香港加工工业、对外贸易、交通运输、金融、房地产建筑、旅游等方面全面高速增长的时期,香港成为地区性的国际金融中心。(4)从经济多元化走向经济转型阶段(1982年至今)。80年代初,世界经济出现衰退,香港主要贸易对手大多采取更严厉的保护主义措施,国际市场上的出口竞争也更加剧烈,香港经济又一度出现困难和动荡。但很快有了转机,特别是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联合声明发表后,香港政局平稳,人心安定,经济繁荣,并进入了历史性的过渡时期。首先,经济多元化更加成熟。金融、旅游等业发展到更高的水平;转口贸易重又兴盛,连年大幅度上升;制造业北移到珠江三角洲,内地的低廉劳动力等生产成本提高了香港工业的国际竞争力。其次,经济进一步走向国际化。各个主要行业提供的国际性服务愈来愈多。国际资本对香港越来越重视,美、日等国的跨国公司进入香港与日俱增,同时香港财团也大量投资海外。最后,工业转型经过长期酝酿后也于80年代中期开始起步。从设立科技发展委员会,筹建科技大学等措施来看,香港政府对发展科技与工业转型的态度也转趋积极。香港近四十多年来的经济发展是波浪式的,在经济结构上则是由简单到复杂,从转口贸易一花独放到今日的多元化,各行各业百花竞放。香港经济的神速发展,被誉为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与新加坡、台湾、南朝鲜并称为亚洲的“四小龙”。

上一篇:工资制度 下一篇:香港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