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工作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当代中国社会科学手册》第171页(2136字)

关于图书馆工作的研究,图书着录与分类,一直占有很大的比重;这几年又加强了主题法、图书馆藏书建设、读者工作的研究与图书馆自动化实施的探讨。

在图书着录方面,50-60年代着重各种文字、各种类型出版物着录方法的研究,翻译和制订了多种着录条例。在完善我国传统着录法的基础上,实施了集中编目。在整顿了书名、着者、分类等馆藏目录的同时,又扩展到有关图书馆目录体系的研究,大大提高了图书馆目录的质量,为编制联合目录提供了条件。70年代中期,国内少数人就开始了机读目录的研究。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为了建立我国文献着录标准的体系,转向了结合国情、加强国际与区域性文献着录标准化的研究,促进了国家标准局关于《文献着录总则》、《普通图书着录规则》、《检索期刊条目着录规则》等多项国家标准的公布与实施,有助于加速图书馆自动化的进程。

在图书分类方面,随着《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图书分类法》(1952年)、《中小型图书馆图书分类表草案》(1957年)、《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1958年)、《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1975年)的编制与出版,展开了图书分类法编制理论与方法的研究,诸如图书分类与科学分类,图书分类法的编制原则,图书分类表的标记符号、注释、索引,建国以来诸种图书分类法的评价研究等。尤其是对《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的使用与修订,图书馆界展开比较广泛的讨论,大大提高了图书分类的业务水平。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考虑图书分类法的政治思想性较多,而忽视检索效率的研究。60年代中期就开始、近几年又加强了外国图书分类法的评介,如美国麦维尔·杜威的《十进图书分类法》(Decimal C1assification,简称DC)、美国《国会图书馆图书分类法》(Library of Congress C1assification,简称LC)、《国际十进分类法》(Universal Decimal C1assification,简称UDC)、印度希雅里·拉立塔·阮冈纳赞的《冒号分类法》(Colon C1assification,简称CC)以及苏联的《图书与书目分类法》)Библиотечноц-би-блиографическая классификация,简称ББК)等,近年来又展开体系分类法与分面组配法、分类主题一体化、图书分类标准化与图书分类自动化的应用研究。

在主题法方面,1980年底《汉语主题词表》的问世,一些专业性主题词表,如《电子技术汉语主题表》、《航空科技资料主题表》、《农业主题词表》等的出现,既是主题法研究的成果,同时又为主题法实施奠定了基础,从而进一步开展主题法的应用研究,进行有关汉语主题词表的体系结构、主题标引的步骤与方法、主题标引的组配原则、主题词表的管理、词表的查找方法、主题目录与主题索引的编制与应用等问题的研究。

在藏书建设方面,建国初期进行了个别登录与总括登录的研究与实践。这些年来开展了关于藏书类型载体与藏书管理、藏书数量控制与藏书质量评估、藏书贮存与剔旧更新、藏书整体布局与藏书分工协调等问题的研究。

读者工作,前20年比较着重图书流通、群众性图书宣传、阅读指导的研究,近七、八年来又比较突出工具书介绍与利用、文献检索与情报服务(咨询服务、书目服务、定题服务)的研究,少数人已经接触到读者工作原理、读者心理学、借阅工作计算机管理系统的研究。

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研究也已起步,并作出了成绩,微型机“汉语科技文献自动化标引系统”、“中文图书情报综合处理”、“中文期刊自动化系统”以及SIOCL-1计算机西文书目信息系统等项目,已分别通过国家教委、湖北省教委以及中国科学院院级鉴定。上海交通大学包兆图书馆也正在建立一个中型的计算机图书馆管理集成系统,并准备付诸实施。处于社会知识化、信息化的今天,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馆运用的研究,完善图书馆网络化、自动化的综合研究,日益显得迫切。

【参考文献】:

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图书馆系编:《图书馆学基础》,商务印书馆,1981年。

黄忠宗:《图书馆学导论》,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1986年。

桑健:《图书馆学概论》,辽宁人民出版社,1985年。

吴慰慈、邵巍:《图书馆学概论》,书目文献出版社,1985年。

南开大学图书馆学系等编:《理论图书馆学教程》,南开大学出版社,1986年。

中国图书馆学会基础理论研究组编:《图书馆学基础理论论文集》,1985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