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文学史的时代界限与内部分期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当代中国社会科学手册》第245页(1505字)

近代文学史的时代界限,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主张以鸦片战争与“五四”运动作为近代文学史的上下时代分界线。近代文学学科建立时就是按照这一界说,至今这种观点在学术界仍占主导地位。另一种观点则主张以鸦片战争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作为近代文学的起讫。1958年郑振铎首次提出这一观点,但未做具体论证,仅以社会性质相同为由,把这个时代的文学称为“半封建半殖民地文学”。1982年又有人提出,这一时期社会性质相同,文学的中心内容又都是反帝反封建,追求使用白话、描写现实、模拟外域、注意小说,强调文学的社会作用,应当合成一代,称为“中国近代百年文学史”(陈学超:《关于建立中国近代百年文学史研究格局的设想》,《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3年第3期)。

内部分期 在持第一种观点的人中,对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这个时代的内部分期又有不同意见。第一种意见主张分为两个时期,以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这两个历史时期为第一个时期,以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这两个历史时期为第二个时期。第二种意见主张分为三个时期,其中有的以资产阶级启蒙时期、改良主义时期和民主革命时期为标志:有的具体划分了起讫年代,即从1840年到1873年为第一期,从1873年到1905年为第二期,从1905年到1919年为第三期(郭延礼:《中国近代文学史的分期问题》,《文史哲》1963年第2期);有的主张以太平天国、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作为分期标志(时萌:《编写中国近代文学史若干问题商兑》,《群众论丛》1980年第2期)。第三种意见主张分为四期,即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为第一期,戊戌变法前后为第二期,辛亥革命前为第三期,辛亥革命后为第四期。

持第二种观点的人把从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个时代,按新旧文学的消长分为三个时期。从1840年到1898年为第一时期,是古代文学体系的持续期、衰落期,近代新文学的萌芽期;从1898年到1917年为第二个时期,是近代新文学的第一次改革期,也是新旧两种文学体系的过渡时期;从1917年到1949年为第三个时期,是近代新文学体系的确立与完成时期。

【参考文献】:

游国恩等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九编。

复旦大学中文系:《中国近代文学史稿》。

杨天石、刘彦成:《南社》。

杨天石:《黄遵宪》。

管林、钟贤培、陈新璋:《龚自珍研究》。

任访秋:《中国近代文学作家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近代室编:《中国近代文学论文集·概论卷》、《中国近代文学论文集·文卷》、《中国近代文学论文集·小说卷》、《中国近代文学论文集·戏剧、民间文学卷》。

仰山、林岗:《1980年近代文学研究概况》。

赵慎修、林岗:《1981年近代文学研究述评》。

林岗、荒原:《1982年近代文学研究综述》。

王飙、林岗:《1983年近代文学研究述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