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文学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当代中国社会科学手册》第270页(1906字)

我国对意大利文学的介绍与研究,起步晚,底子薄。50年代中期以后,《神曲》体译本和《十日谈》新译相继问世。哥尔多尼喜剧、维尔加小说和一批新现实主义作品也被译成中文。乔万尼奥利的《斯巴达克思》在50年代成为最受我国青年欢迎的作品之一。但文学作品的翻译仍处于零星的、从别的文字转译的阶段。在文学研究与批评方面,《欧洲文学史》(杨周翰等主编,上卷,1964年)首次对从文艺复兴到18世纪的意大利文学作了较为系统的论述。《西方美学史》(朱光潜主编,1963年)以相当的篇幅和丰富的材料,阐述了但丁、薄伽丘、达·芬奇、维柯、克罗齐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西方美学思想发展的重要贡献。《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文学》(吕凝,1964年)是第一篇研究意大利当代文学的论文,对具有世界影响的新现实主义的渊源、思想特征、艺术特色及其重要作家、作品,进行了探讨。这些着述是我国学者以克思主义为指针、对意大利文学进行研究而获得的第一批成果,具有开拓性的意义,但它们也或多或少受到当时“左”的路线的影响。

经过十余年的沉寂,从70年代末起,对意大利文学的介绍呈现出繁荣景象,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取得了以往不可比拟的进展。初步形成了一支掌握原文的中青年译者队伍。一批名着的译本得到再版。但丁、彼特拉克的抒情诗,萨凯蒂、班戴洛的短篇小说陆续译成中文,这有助于开阔和深入对意大利文艺复兴文学的认识。莱奥帕尔迪、帕斯科利、卡尔杜齐等大诗人的诗作首次同我国读者见面。意大利近当代文学越来越受到重视。《意大利近代短篇小说选》、《当代意大利短篇小说集》介绍近60位作家的短篇佳作,为了解19世纪下半叶以来意大利文学的面貌和发展轨迹,提供了第一手的材料。莫拉维亚、卡尔维诺、夏侠等名家的代表作,纷纷被介绍到我国。一些有争议、但发生过重大影响的作品,如皮兰得娄的剧本,未来主义诗歌、戏剧,邓南遮的小说,隐逸派诗人蒙塔莱、夸齐莫多的诗章,也译成中文,受到舆论的重视。

对意大利文学的研究这时也出现了可喜的势头。《欧洲文学史》(下卷,1979年)概括地论述了形成意大利文学另一高峰的19世纪文学发展的历史。《外国名作家传》(三卷,1979-1980年)评述18位名作家的创作,其中多数是首次见诸中文的评论。《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卷收入有关意大利文学的条目103条,是迄今我国对意大利文学最全面、最系统的评介,体现了我国意大利文学研究的成就。与此同时,开展了重要文学现象、流派、作家的专题研究。但丁研究摆脱了泛泛介绍的状况,达到了新的水平。田德望《但丁和他的〈神曲〉》融汇作者数十年研究的心得和翻译的体验,对《神曲》的伟大思想、艺术价值和在欧洲文学史上继往开来的历史地位,作了富有见地的论述。《论但丁的政治观》(吕同六,1983年)从《帝制论》、《神曲》中反映出来的政治思想入手,勾画但丁这位中世纪与近代世界交替历史时期的思想巨人的形象。《意大利中世纪文学》(吕同六,1980年)描叙意大利中古文学的概貌,阐明文艺复兴和甲世纪文学之间既有扬弃、否定,又有承袭、发展的双重关系,填补了中世纪文学研究的空白。《幸福在人间》(方平,1979年)多侧面地论述薄伽丘《十日谈》闪耀的人文主义思想,澄清评价上的某些模糊看法。值得注意的是,一些长期被视为禁区的领域开始被突破。对未来主义、皮兰得娄怪诞剧等复杂的文学现象,产生了一些试图运用历史的、辩证的分析方法予以实事求是评价的论文(吕同六:《皮兰得娄和他的怪诞剧》,1982年;吴正仪:《皮兰得娄和他的戏剧创作初探》,1983年;吕同六:《意大利未来主义试论》,1985年),纠正了以往简单、粗暴地予以全盘否定的倾向。

文艺理论的介绍与研究深入开展。继《美学原理》再版,克罗齐的《作为表现的科学和一般语言学的美学的历史》、《美学纲要》也先后出版。维柯巨着《新科学》中译本即将问世。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编《欧美古典作家论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意大利部分,选译从但丁到克罗齐19位经典作家的论述,是国内迄今有关意大利文艺理论最系统的资料。《葛兰西论文学》问我国读者第一次介绍意共创始人、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葛兰西的文艺思想。对克罗齐、维柯、葛兰西丰富而复杂的文艺理论的研究正在逐渐深入。但总的来说,尚未建立起一支水平较高的研究队伍,许多经典名着尚未译成中文,研究又落后于翻译,大多数文章停留于一般的介绍,许多重要课题仍是空白,有待填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