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文学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当代中国社会科学手册》第284页(822字)
新中国建立后,对翻译出版波兰文学作品做了大量工作。在古典文学方面,国内各出版社曾先后出版了一些着名作家和诗人的主要作品,如密茨凯维奇的《塔杜施先生》(1955)和《诗选》(1958),显克维奇的《短篇小说集》(1955)、《十字军骑士》(1978)、《火与剑》(1981)、《洪流》(1982)、《你往何处去》(1983),普鲁斯的《短篇小说集》(1955)、《前哨》、《傀儡》(1963),奥若什科娃的《马尔达》(1959)、《涅曼河畔》(1979)、《小说集》(1983),柯诺普尼茨卡的《短篇小说集》(1958),莱蒙特的《短篇小说集》、《农民》(1981)、《福地》(1984)以及热罗姆斯基的《小说选》(1982)、《忠实的河流》(1983)等。在现代文学方面,曾出版董博罗芙斯卡的《黑夜与白昼》(1959)、克鲁奇科夫斯基的《戏剧集》(1959)、布兰迪斯的《公民们》(1958)、聂维尔利的《一个人的道路》(1959)等。此外在《世界文学》和其他刊物上,还发表了伊瓦什凯维奇等的一些作品。通过这些作品的翻译和介绍,可以看到波兰19和20世纪文学的一个基本面貌。
在波兰文学研究方面,首先,各出版社在近来对翻译出版的文学作品都加了译者写的长篇序言,就作者的生平和作品的思想艺术特色作了介绍。改变了解放前光出版书不加序言或解放初靠翻译外国人写的序作为代序的做法。近年来,一些研究者,主要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和北京外国语学院研究波兰文学的人员,在《外国文学研究集刊》等刊物上也发表了不少有关波兰文学的研究文章,对密茨凯维奇、斯沃瓦茨基、显克维奇、普鲁斯、奥若斯科娃、菜蒙特、热罗姆斯基的生平和作品、波兰文学和波兰民族解放斗争的关系以及波兰解放后文学的发展等进行了较为系统和深入的介绍,使我国波兰文学的研究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