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唐太宗的评价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当代中国社会科学手册》第317页(2453字)

建国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唐太宗一直是人们感兴趣的历史人物,史学界对他进行过大量研究工作,成绩显着。对他的评价,总的来说是肯定的,但在一些具体问题上,学者之间尚有分歧。近年来分歧主要是:

1.唐太宗是否篡改国史 过去一些论着往往把李渊描绘成无创业才干的平庸之辈,认为灭隋建唐主要依仗唐太宗。近年来由于唐太宗是否篡改国史问题讨论的开展,人们对此看法提出了异议。不少学者认为唐太宗篡改了国史,将自己打扮成唐王朝的奠基人(《汪籛隋唐史论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把李渊歪曲为无能的傀儡,把李建成歪曲为纨袴子弟(王玉笙、高永平:《从唐太宗自观国史论唐初某些史料的真伪》,《云南社会科学》1984年第3期)。实际上,李渊是有作为的封建政治家,晋阳起兵的决策者、组织者,李世民只是在其父支配影响下做了大量工作而已(袁英光、王界云:《唐太宗传》,天津人民出版社,1984年),李建成也是很有才干的人物。但也有的认为,唐太宗是否篡改国史尚有待进一步研究,然而必须肯定他在灭隋建唐中所起的极其重要作用,同时也不应当抹杀李渊所起的仅次于唐太宗的作用(何敦华:《论唐太宗在创唐和统一全国过程中的的作用》,《福建师大学报》1984年第1期)。

2.“玄武门之变”的性质 近年来,由于社会上因肯定秦王李世民而对“玄武门之变”也持肯定态度,在学术界引起一些争论。有的认为我们不应当用封建正统观点谴责李世民,但也不能因为他是值得肯定的封建政治家便美化乃至歌颂“玄武门之变”(宋家钰:《李渊、李世民与‘玄武门之变’》,《学习与研究》1982年第10期)。还有不少学者认为,尽管这个政变属于封建统治者内部的争权夺利,但它客观上是对传统的嫡长制的挑战,而李世民的胜利对初唐历史发展有积极作用,故不宜笼统地完全否定。

3.唐太宗是否精简600余名中央官员 传统观点是肯定有其事。近年来有的认为上述观点缺乏依据,因为唐太宗精简官员说,只不过是他跟大臣说的改革方案,并未也不可能付诸实施(杨希义:《唐太宗,‘精简官员’说考辨》,《学术月刊》1984年第5期)。有的认为历史记载虽略有出入,但省官简政则确有其事(王世莲:《省官简政惩贪治赇——浅议贞观初年的几项整击负措施》,《求是学刊》1984年第4期)。还有不少学者仍坚持传统观点。

4.唐太宗的民族政策 过去对唐太宗推行的民族政策持肯定评价,说他不大歧视少数民族。近年来有的学者在肯定唐太宗对缔造我国多民族国家有很大贡献的同时,也指出其局限性,认为他有大汉族主义意识,在少数民族之间采取离问、分化等手腕(胡如雷:《唐太宗民族政策的局限性》,《历史研究》1982年第6期)。

【参考文献】:

一、专着:

陈寅恪:《陈寅恪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贺昌群:《汉唐间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64年。

汪籛:《汪籛隋唐史论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

谷霁光:《府兵制考释》,上海人民出版社,1962年。

胡如雷:《李世民传》,中华书局,1984年。

杨廷福:《唐律初探》,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年。

《中国史稿》编写组:《中国史稿》第四册,人民出版社,1982年。

唐长孺主编:《敦煌吐鲁番文书初探》,武汉大学出版社,1983年。

北京大学中国中古史研究中心编:《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论集》第一辑,中华书局,1982年、第二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

汤用彤:《隋唐佛教史稿》,中华书局,1982年。

付璇琮:《唐代人丛考》,中华书局,1981年。

中国唐史研究会编:《唐史研究会论文集》,陕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

二、论文:

邓广铭:《唐代租庸调法研究》,《历史研究》1954年第4期。

唐长孺:《关于武则天统治末年的浮逃户》,《历史研究》1961年第6期。

王永兴:《敦煌唐代差科簿考释》,《历史研究》1957年第12期。

孙达入:《对唐至五代租佃契约经济内容的分析》,《历史研究》1962年第6期。

侯外庐:《中国封建社会前后期的农民战争及其纲领口号的发展》,《历史研究》1959年第4期。

宁可:《唐代宗初年的江南农民起义》,《历史研究》1961年第3期。

张国刚:《唐代藩镇类型及其动乱特点》,《历史研究》1983年第4期。

向达:《南诏史略论》,《历史研究》1954年第2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