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吐鲁番文书的整理和研究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当代中国社会科学手册》第318页(3233字)

敦煌吐鲁番文书,是研究中国古代、特别是隋唐五代的历史和文化等极端珍贵的原始资料。建国以来,人们经常利用这些文书探讨隋唐均田制等问题,取得了很大成绩。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国内兴起“敦煌热”,也使隋唐五代史研究工作揭开了新的一页:

1.成果累累 短短六年里,汉有关隋唐五代的学术论文就有100余篇,比建国以来29年发表的论文增加四倍多。专着有唐长孺主编的《敦煌吐鲁番文书初探》、北京大学中国中古史研究中心编的《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论集》(第一、二辑)、“丝绸之路”编写组的《丝路访古》、张钖厚的《王梵志校辑》等。重要资料则有国家文物局文献研究室、新疆博物馆和武汉大学历史系合编的《吐鲁番出土文书》(已出五册)、沙知、孔祥星的《敦煌吐鲁番文书研究》、兰州大学历史系敦煌研究室和图书馆合编的《敦煌学论文选》(上集)等。

2.研究工作大大深入和扩展 不仅利用敦煌吐鲁番文书研究均田制、尤其是隋唐均田制的性质和实施等老问题,比过去更加深入、细致,而且从过去主要局限于均田制和变文等狭窄领域,迅速扩大到隋唐五代的门阀士族、农民反抗斗争、法律、宗教、音韵、职官、户籍、社、赋役、高利贷、田制、质库制度、馆驿制度、烽堠制度、吐番占领敦煌时期历史、归义军政权以及唐王朝对西陲的治理等方面,填补了不少空白,极大地丰富了隋唐五代史内容。

3.在证史、补史和纠史上发挥了令人瞩目的重要作用。由于敦煌吐鲁番文书研究工作的广泛开展,使人们对有关隋唐五代史的文献记载进行了再认识。这些文书既印证了史籍上许多记载的正确,也廓清了其中不少讹误,补充了缺载的人和事,一些佚文的发现,则使多年的疑难迎刃而解,从而有力地提高了隋唐五代史的研究水平。

在敦煌吐鲁番文书整理和研究中,除结合文献记载阐述隋唐五代政治、经济和文化、考订文书的年代、流传、校释录文等外,还就以下一些问题展开了讨论:

(1)关于“自田”。敦煌户籍上所载各户相邻田亩的自田,中外学者存在不少分歧。有的认为自田可能指自己另一段已受田。有的认为这种看法不全面,所谓自田乃是均田外归各户所有的私田(侯绍庄:《自田考释》,《社会科学》〔甘肃〕1981年第2期)。有的认为自田多数表现为确有私田的存在(杨际平:《从唐代敦煌户籍资料看均田制下私田的存在——兼与日本学者西岛定生教授商榷》,《厦门大学学报》1982年第4期)。

(2)关于“常田”和“部田”。吐鲁番文书上的“常田”和“部田”,史传缺载,中外学者有不同看法(贺昌群:《汉唐间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64年)。近年来,史学界又就这一问题展开了研讨,有的仍认为“常田”是种植谷物的土质较好的耕地,“部田”则是土质不好的土地(黄永年:《唐代籍帐中‘常田’‘部田’诸词试释》,《文史》第十九辑)。有的认为,未注明为“易田”的“部田”,应该与“常田”同属优质农田,不同在于“部田”是乡一级官吏所经营而又分布于各里的农田,“常田”则为里正所掌管,并认为“部田”不是屯田,“常田”属均田,不是“自田”、“买田”(赵吕甫:《唐代吐鲁番文书‘部田’、‘常田’名义释疑》,《中国史研究》1984年第4期)。

(3)关于永业田的性质,主要有两说。一说认为永业田是具有国有和私有两种性质的土地(武建国:《试论均田制中永业田的性质》,《历史研究》1981年第3期)。另一说认为永业田是私田(翁俊雄:《关于唐代均田制中永业田的性质问题》,《中国史研究》1983年第2期)。

此外,有争议的问题还有敦煌地志文书中的公廨本钱、张议潮的籍贯、曹议金执政年代、曹元德为何遣使于辽、常何在“玄武门之变”中的作用等。

研究工作的深度和广度均有显着进步。近年来,过去比较薄弱或无人问津的唐后期、五代十国、地区经济史和部门经济史、藩镇割据、典章制度、法制、宗教、史学、思想文化、历史地理等的研究得到充实、加强或开拓,涌现了大批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论着。

总之,第三阶段的隋唐五代史研究成绩是显着的,但研究工作发展不平衡、尚有待进一步改进。注意研究信息不够而产生的选题过于集中、重复劳动现象仍然存在,缺乏新意之作也屡见不鲜,应多出一些在若干重大历史问题上有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将隋唐五代史研究工作推向更高阶段。

【参考文献】:

一、专着:

陈寅恪:《陈寅恪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贺昌群:《汉唐间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64年。

汪籛:《汪籛隋唐史论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

谷霁光:《府兵制考释》,上海人民出版社,1962年。

胡如雷:《李世民传》,中华书局,1984年。

杨廷福:《唐律初探》,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年。

《中国史稿》编写组:《中国史稿》第四册,人民出版社,1982年。

唐长孺主编:《敦煌吐鲁番文书初探》,武汉大学出版社,1983年。

北京大学中国中古史研究中心编:《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论集》第一辑,中华书局,1982年、第二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

汤用彤:《隋唐佛教史稿》,中华书局,1982年。

付璇琮:《唐代诗人丛考》,中华书局,1981年。

中国唐史研究会编:《唐史研究会论文集》,陕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

二、论文:

邓广铭:《唐代租庸调法研究》,《历史研究》1954年第4期。

唐长孺:《关于武则天统治末年的浮逃户》,《历史研究》1961年第6期。

王永兴:《敦煌唐代差科簿考释》,《历史研究》1957年第12期。

孙达入:《对唐至五代租佃契约经济内容的分析》,《历史研究》1962年第6期。

侯外庐:《中国封建社会前后期的农民战争及其纲领口号的发展》,《历史研究》1959年第4期。

宁可:《唐代宗初年的江南农民起义》,《历史研究》1961年第3期。

张国刚:《唐代藩镇类型及其动乱特点》,《历史研究》1983年第4期。

向达:《南诏史略论》,《历史研究》1954年第2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