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的社会经济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当代中国社会科学手册》第325页(1615字)
50年代对元代社会经济的研究比较薄弱。1957年三联书店出版的李剑农《宋元明经济史稿》虽然广涉元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土地制度和赋役制度,但因当时缺乏专题研究,许多问题未能阐述清楚。60年代以后,研究元代社会经济的空气逐渐浓厚,不仅发表了多篇有价值的论文,李干的《元代社会经济史稿》也已于1985年与读者见面。
元代的户口数字和户等制度是探讨元代社会经济时应该解决的问题。邱树森、王颋在《元代户口问题刍议》(《元史论丛》第2辑)中否定了《元史》中记载的最高户数,认为元代户口数最高时应为1900多万户,近9000万口。陈高华在《元代户等制略论》(《中国史研究》1979年第1期)中纠正了过去元史研究者将元代的诸色户(军户、站户等)和各类户(元管户、交参户等)错当成元代户等的误解,用大量资料证明元代同前代一样按资产划分民户户等。
在税粮制度和赋役制度方面,陈高华的《元代税粮制度初探》(《文史》第6辑)澄清了《元史·食货志》对北方税粮制度的混乱记载,指出元代北方民户负担的是丁税而非地税。同人在《元代役法简论》(《文史》第11辑)中指出,杂泛和差役是力役和取役两种役法,不能混为一谈。李桂枝和赵秉昆对五户丝制作了初步探讨(《五户丝制述略》,《社会科学辑刊》1982年第6辑)。
元代的农业生产是进步了还是倒退了,是史学界共同关心的问题。师道刚、孙益力、王朝中根据元司农司编《农桑辑要》、王祯《农书》和鲁明善《农桑衣食撮要》三书探讨了元代农业生产状况(《从三部农书看元朝农业生产》,《山西大学学报》1979月第3期),他们的结论是,元代的社会经济是有发展的,在农业方面犹有长足的进步,达到了较为先进的水平。
元代的手工业、盐政、钞法、屯田、海运等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不少成绩。对元代的土地制度,至今尚缺少全面系统的研究,现有论着大抵是从一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如对官田和学田的研究。
【参考文献】:
蔡美彪等着:《中国通史》第7册,人民出版社,1983年。
《中国史稿》编写组:《中国史稿》第5册,人民出版社,1983年。
南京大学历史系元史研究室编:《元史论集》,人民出版社,1984年。
韩儒林:《穹庐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
李干:《元代社会经济史稿》,湖北人民出版社,1985年。
高文德、蔡志纯:《蒙古世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
陈高华:《元大都》,北京出版社,1982年。
邱树森:《元朝史话》,中国青年出版社,1980年。
黄时鉴:《元朝史话》,北京出版社,1985年。
高文德:《蒙古奴隶制研究》,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0年。
余元盦:《成吉思汗传》,上海人民出版社,1955年。
韩儒林:《成吉思汗》,江苏人民出版社,1982年。
杜玉亭、陈吕范:《云南蒙古族简史》,云南人民出版社,197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