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史与历史人物评价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当代中国社会科学手册》第325页(1487字)
汗位乃至皇位继承问题是从蒙古国到元朝时期的重大历史问题,近几年颇为研究者所重视。萧功秦的《论大蒙古国的汗位继承问题》和《论元代皇位继承问题》(《元史及北方民族史研究集刊》第5、7期)集中从理论上探讨了产生皇位争端危机的原因;白拉都格其的《从成吉思汗到忽必烈的蒙古汗位继承》(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研究生论文集》1982年第2期);陆峻岭、何高济的《从窝阔台到蒙哥的蒙古宫廷斗争》(《元史论丛》第1辑);白钢的《忽必烈为什么能战胜阿里不哥》(《史学月刊》1981年第4期);孟繁清的《试论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之争》(《元史论丛》第2辑)等文也从史实和理论上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
忽必烈是元朝的建立者,他结束了中国历史上长达500年的分裂局面,完成了统一大业。元朝立国的规模和有元一代基本的政治、经济制度也是在忽必烈在位的30多年间确立的。周良霄的《论忽必烈》(《中国社会科学》1981年第2期)对忽必烈作了全面系统的评述,认为忽必烈早期是蒙古贵族中进步势力的代表,到全国统一之后,逐渐转化为消极保守的代表,但其后期的消极作用在他一生的事业中只占次要地位,他的历史功绩值得我们肯定。白钢在《关于忽必烈“附会汉法”的历史考察》(《中国史研究》1981年第4期)中认为,忽必烈在汉族传统的封建生产方式和统治方式中加进了奴隶制的内容,元朝的早亡和他有意识地保留大量蒙古旧制有关。除了对忽必烈进行总的评价外,近年来有更多学者致力于对忽必烈的不同时期和与之有关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分别作深入具体的探讨,这一问题的研究正在不断深化。
对元代中、后期历史事件的分析和历史人物的评价,较之前期要薄弱得多,只有少量论着谈及英宗新政和脱脱等人。
【参考文献】:
蔡美彪等着:《中国通史》第7册,人民出版社,1983年。
《中国史稿》编写组:《中国史稿》第5册,人民出版社,1983年。
南京大学历史系元史研究室编:《元史论集》,人民出版社,1984年。
韩儒林:《穹庐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
李干:《元代社会经济史稿》,湖北人民出版社,1985年。
高文德、蔡志纯:《蒙古世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
陈高华:《元大都》,北京出版社,1982年。
邱树森:《元朝史话》,中国青年出版社,1980年。
黄时鉴:《元朝史话》,北京出版社,1985年。
高文德:《蒙古奴隶制研究》,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0年。
余元盦:《成吉思汗传》,上海人民出版社,1955年。
韩儒林:《成吉思汗》,江苏人民出版社,1982年。
杜玉亭、陈吕范:《云南蒙古族简史》,云南人民出版社,197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