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欧封建制的形成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当代中国社会科学手册》第372页(733字)
我国学者早已注意到外国学者关于西欧封建制形成过程中罗马因素和日耳曼因素孰为主宾之争,并对此进行了独立探讨,但因“文革”而中断。近年来对此进行了新的讨论。陈兆璋认为,西欧封建制虽是由罗马、日耳曼两方面因素综合形成,但综合的基础是罗马生产力的发展;若把日耳曼征服视为决定性因素,就陷入了“征服创造所有制”的谬误。胡玉堂则认为,罗马社会中并不存在代表先进生产方式的阶级,说奴隶革命推翻了罗马奴隶制的观点不能成立;日耳曼的征服才是促使西欧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决定性力量。程纯、沈敏华认为罗马晚期的隶农制和使用隶农劳动的大地产已经是封建因素,而奴隶、隶农起义动摇了奴隶制根基,即使没有日耳曼入侵也能过渡到封建社会。梁作擀认为,罗马奴隶制是在奴隶、隶农起义和日耳曼人的共同打击下灭亡的,而日耳曼蛮族对帝国来说已不是外部力量,而是通过“蛮族化”渗透到帝国机体中的近乎起决定作用的内部因素。马克垚则认为,公元3世纪的罗马帝国已是封建经济成分占主导地位,剩下的问题只是摧毁奴隶制上层建筑。日耳曼人的到来有助于消灭西罗马国家机器,从社会经济成分看并没有带来太多变化。因此,既不能像一些西方学者那样把封建化过程仅仅视为封君封臣制和封土制之类的政治法律制度的形成过程,而应视为封建社会经济制度的形成过程;也不能像一些苏联学者那样把这一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内容主要归结为大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和自由农民的农奴化,因为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农民依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有些研究者对西欧封建制形成过程中农村公社的分化瓦解和农奴化等问题以及日耳曼等族未经过奴隶制而进入封建制的原因,作了探讨。其中涉及到封建制是否像奴隶制一样直接由原始社会解体而产生的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