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维新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当代中国社会科学手册》第374页(728字)

早在50年代和60年代,我国学者就十分重视明治维新的研究。关于明治维新的性质,主要有三种观点:(一)“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论。周一良在《日本明治维新前后的农民运动》(《北京大学学报》,1956年第3期)和《关于明治维新的几个问题》(《北京大学学报》,1962年第4期)两文中分析了维新前夕的日本社会经济政治的矛盾,认为明治维新的性质是一场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二)“革命与改革”论或“改良、革命和改革”三阶段论。吴廷璆在《明治维新和明治政权》(《南开大学学报》1964年第2期)中认为明治维新包括了革命和改革两个不同性质的阶段。汪淼又提出“改良、革命和改革”三阶段论。他认为,明治维新是资产阶级改良、革命和改革运动、吴、汪两人的观点有相似之处,但也有区别。吴廷璆认为第二阶段革命因倒幕派的背弃革命而变成了地主资产阶级的改革,而汪淼则把这一改革当作资产阶级革命发展的必然历史过程。(三)“属于近代民族民主运动范畴的资产阶级改革运动”论。万锋在《日本近代史》一书中提出,明治维新是具有资产阶级革命意义的、带有近代民族民主运动鲜明特点的资产阶级改革运动。除上述三种观点外,有的还提出,明治维新是“后进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是“没有资产阶级的资产阶级革命”。总的来看,各派观点虽有差异,但都承认明治维新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社会变革。

此外,还探讨了与明治维新有关的一些问题,如幕末维新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和政治思想,维新政权的阶级实质,维新政权实施的各项改革政策,明治维新后日本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幕末维新时期的历史人物,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的比较研究,等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