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辽金元考古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当代中国社会科学手册》第421页(2775字)

宋、辽、金、元是我国历史上又一个重要的民族融合时期,也是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工商业空前繁荣的时期。新发现的宋辽金元遗迹遗物,有城址、手工业遗址、陵墓、窖藏等。

一、宋代采煤、冶铁遗址 较重要的有河南鹤壁北宋煤矿遗址和河北邢台、安徽繁昌、福建同安等地的冶铁遗址。鹤壁煤矿遗址,发现有竖井矿口、水平巷道、排水井、生产工具和矿工日用器皿。繁昌冶铁遗址是矿山附近的采矿冶炼作坊,发现有圆形炼炉、作燃料的栗树柴和作熔剂的石灰块。它们反映了宋代采煤及冶铁业的生产情况。

二、宋代陵墓、窖藏的调查、发掘 60年代初对河南巩县北宋诸帝陵进行的勘测表明,宋陵制度(地上部分)显然是由唐陵演变而来。

宋代一般墓葬全国各地均有发现。中原和北方地区宋墓多土洞墓和平面为方形、长方形或多角形的普通砖室墓。北宋中期以后中原又流行仿木建筑雕砖壁画墓,这种墓以河南禹县白沙赵大翁墓等最有代表性,它的仿木建筑斗用单抄单昂五铺作重计心造,前室壁绘夫妇“开芳宴”的场面。北宋末年此类墓中出现表演杂剧的雕砖。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北宋墓以竖穴土坑墓为主;到南宋,长方形砖室墓特别是两室并列的夫妇合葬墓显着增多。湖南、江西、福建、四川、贵州的宋墓还各有一些地方性特点。宋墓的一些随葬品,如武汉、淮安、杭州、武进宋墓所出产自温州、临安、江宁、襄州的带刻文漆器,江苏江浦章氏墓出土的银器,湖南衡阳、浙江兰溪、福建福州、江苏金坛宋墓出土的大量丝、棉织品,都是研究宋代手工业的珍贵材料。

宋代窖藏发现较多,最重要的有四川德阳孝泉镇、浙江永嘉下嵊乡的窖藏银器,湖北黄石的窖藏银链,四川阆中县丝绸厂和江油县旧彰明县城的窖藏铜器,还有湖北黄石1967年出土的11万余公斤窖藏铜钱等。

三、辽金遗址和墓葬的发掘 业经调查的辽金城址有辽上京、辽中京、金中都等。据1959-1960年对辽中京的勘察和发掘,该城由外城、内城和皇城构成。外城作长方形,内城在其中央稍偏北,皇城又在内城中偏北处。以外城朱夏门通皇城阊阖门的大道为中轴,布置城内纵横街道,构成左右对称的格局。显然,这座辽中期新建的城市在设计上模仿了中原都城的制度。

金代北边的界壕,建国以来曾作过多次调查。这一伟大建筑,自嫩江右岸延伸到大青山北,全长约2500公里,除两端为单线外,中间各段还分内、中、外线和一些支线。金界壕一般都有主墙和副墙,主墙上设有墩台,主墙内外还有边堡、壕沟等设施。

在华北、内蒙和东北已发现一批辽代契丹贵族墓和汉族官僚地主墓。赤峰的辽驸墓,随葬品达2000余件,包括带“官”和“新官”款白瓷、金银器,表现游牧生活的整套马具、盔甲武器和仿皮囊冠壶等贵重文物,是最重要的一座辽代早期契丹贵族墓。从现有发掘资料,已能看出从清宁以前至大安以后契丹贵族墓所发生的带规律性的显着变化(《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文物出版社,1984年)。除墓室由方形或圆形变作六角形、八角形外,清宁以后墓中景德镇影青瓷和重熙时期出现的辽黄釉瓷器大大增加;死者常带铜面具、穿铜丝网络和戴手套。大安以后,开始流行三彩器;不再随葬武器,马具只有镫和铃;壁画和画像石上出现“开芳宴”场面及孝义故事。这些变化,表现了契丹贵族从习俗到思想意识逐渐汉化的进程。辽代汉人墓葬所表现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显然与契丹人不同。

各地发现的金代墓葬,绝大多数是大定以后的。大同的道士阎德源墓是近年新发现金墓中随葬品最丰富的一座。仿木建筑雕砖壁画墓在金代达到最盛期,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等地均有发现。其中以山西新绛、侯马的此类墓最为考究。侯马大安二年董氏兄弟墓雕砖是其最优秀的代表作。黑江绥滨县发现一批正隆、大定以后的竖穴土坑墓和同坟异葬双室积石墓,随葬品除金银玉饰、瓷器,还有颇具民族特色的玉或水晶做成的距骨和桦皮桶。

辽金墓发现的重要文物,还有河北宣化辽墓的天文图和一批契丹大字和小字墓志。目前对契丹大字的研究尚处于辨认和考释个别词读音和字意的阶段,而对契丹小字的研究近年则有了可喜的突破,已释出一大批汉语借词,构拟出130个契丹原字的音值,释读出400多条语词,分析了几十个语法成分,并找出了契丹语的元音和谐律。

四、元代遗址、墓葬和窖藏的发掘 1964-1974年对元大都进行勘察和发掘,复原了元大都的平面布局。该城平面为长方形,皇城在城内南部中央,宫城偏居皇城东部。纵穿宫城的南北大道即全城的中轴线。从而纠正了以往以为元大都中轴线偏西的说法。在对漕运水系和宫苑用水系的勘察中,还查明了文献记载不清的金水河在城内的流向问题。对元大都和义门的瓮城门及后营房大型住宅等十余处建筑遗址的发掘,使人们对元代的建筑形式和技术以及城内不同阶层居民的生活状况有了进一步的认认识。此外,对元上都及内蒙、新疆等地的一些元代城址也作了一定的调查工作。

从已发现的元墓中看到一些值得注意的现象:山西芮城、大同发现多处元代早期的道士墓,说明当时那里流行道教;山西等地还发现了一些元代仿木建筑雕砖壁画墓,其壁画题材仍是“开芳宴”图,但更突出墓主人形象,雕砖题材为花卉和孝子故事,仿木建筑部分日趋简单,表明此类墓至元代已接近尾声;南方的元墓,多砖室券顶,盛行厚葬。元末墓中,有苏州的吴王张士诚母曹氏墓,墓内作法与南宋诸陵攒宫石藏子制度相同,是研究宋代陵墓制度的宝贵资料。泉州、扬州发现的阿拉伯文赛典赤杜安沙碑、也里可温碑,以及定居扬州的热那亚城商人伊利翁尼家族的两方拉丁文墓碑也有很高的价值。

元代窖藏较重要的有北京、呼和浩特及河北保定、定兴的窖藏瓷器,内蒙元集宁路故城的窖藏丝织品、漆器、瓷器,新疆元阿力麻里城的窖藏瓷器和阿拉伯文银币,昌八里城的窖藏阿拉伯文银币,安徽合肥和江苏金坛的窖藏银器等。

【参考文献】: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着:《新中国的考古收获》,文物出版社,1961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着:新中国的考古发现究》,文物出版社,1984年。和研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