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的含义与人才的发展时期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当代中国社会科学手册》第486页(1282字)

我国对人才概念的理解不尽相同。一种意见认为,人才是智能较高、创造力较强、对人类社会贾献较大的人。另一种意见认为,人才是指“出乎其类,拔乎其萃”,标新立异,独树一帜,有特殊才能的人。再一种意见认为,人才不能按社会贡献大小来衡量,因为人才的构成带有层次性,既有优秀的人才,也有一般的人才,人才应泛指有一定能力和专长的人。还有一种意见,不赞成把创造力作为人才特征的要素,认为刘胡兰、董存瑞等英雄人物,虽没有超人的创造发明,但应该说是人才。此外,有的认为,人才犹如金字塔,形成复杂的层次结构。考虑到这种结构,人才的定义就可以得到一个更确切的概念,即任何层次的人都是对相应社会层次的进步具有显着贡献和影响的人。

人才发展究竟划分几个时期,学术界的意见也不尽一致。一种意见认为,人才发展可划分为四个时期:一、胎儿时期;二、求学时期;三、未成名时期;四、成名时期。以上四个阶段相互联系、相互制约,需要把各个时期联系起来研究,才能完整地揭示人才产生的过程,掌握人才发展的规律。也有把人才发展划分为后面三个时期的。还有的把人才发展划为幼儿期、求学期、创造期、成熟期和老年期等五个时期。

【参考文献】:

《人才学文集》编辑组编:《人才学文集》,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年。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理论政法部编:《成才之路》,广播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

张家诚着:《人才问题初探》,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年。

杨国璋、金哲、姚永抗,陈燮君主编:《当代新学科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

王通讯编着:《人才学通论》,天津人民出版社,1985年。晨钟:《人才学研究动向》,《学术界动态》1982年第31期。钟炳南、陈秀雄:《人才学理论初探》,《广东社会科学》1985年第4期。

徐炳文:《人才——资源·学问·事业》,《兰州学刊》1986年第1期。《人才十论》,《人民教育》1980年第3期。《关于人才研究的几个问题》,《文汇报》1981年2月1日。

《就人才发现培养和使用问题,首都一些单位科教人员提出十二条建议》,《光明日报》1980年1月21日。

《江苏省委作出八项决定,不拘一格培养和选拔人才》,《人民日报》1980年1月8日。

《关于广开才路的建议》,《人民日报》1980年10月5日。

《对人才流动的十点建议》,《人民日报》1980年10月15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