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和考古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当代中国社会科学手册》第657页(958字)
近几年,史学界在开展史学研究方面的一个显着特点是比较注意对四川的近代史、现代史和党史的研究。1978年以来多次召开学术讨论会研究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和四川地下党的历史。已出版的重要编着和资料有:《川陕革命根据地历史长编》(1982年)、《川陕革命根据地英烈传》(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4年)、《四川党史人物传》(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4年)、《四川革命烈士传》(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3年)、《中共四川地方党史大事年表》(1985年)等。同时,史学界对四川上古史、巴蜀史、川藏边史以及太平天国时期的四川、辛亥革命时期的四川和四川义和团、四川军阀史等的研究,也取得了一批可喜的成果。如蒙文通的《巴蜀古史论述》(1981年)、徐中舒的《论巴蜀文化》(1982年)、邓少琴的《巴蜀史迹探索》(人民出版社,1983年)、隗瀛涛的《四川保路史》(1982年)以及四川省近代教案研究会的《近代中国教案研究》等。史学界于1985年已完成《四川简史》和《四川近代史》的编写任务,为进一步完成《四川通史》的编写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中断了多年的四川地方志的编纂工作,近几年也取得很大的进展。
在考古方面,考古工作者1980年以来通过对广汉三星堆遗址的发掘研究,把巴蜀早期历史推前了1000余年。过去四川发现有关巴蜀文化的考古材料仅限于春秋战国时期,而这次发掘出土的大批商周时期的珍贵文物,其中有不少是第一次发现的。发掘研究结果证明,距今4500年至3000年左右蜀地的青铜文化已高度发达。史学家徐中舒主编的《殷周金文集录》(1984年),集新中国成立以来青铜器铭文及释文之大成,对历史学、古文字学的研究提供了十分重要的资料。四川大学童恩正通过对西南地区发掘的铜戈、铜鼓等重要器物及墓葬遗址的综合研究,发表《我国西南地区青铜戈的研究》(《考古学报》1979年第4期)、《试论早期铜鼓》(《考古学报》1983年第3期)、《近年来中国西南民族地区战国、秦汉时代的考古发现及其研究》(《考古学报》1980年第4期)和《四川古代文化与东南亚地区古文物的关系》(《文物》1983年第9期)等论文,在国内外史学界中获得较高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