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新编妇产科临床诊疗手册》第255页(1569字)

新生儿产伤骨折多因胎儿过大、臀位产或其他难产所致。也可因助产用力不当,动作粗暴,技术生疏等因素造成。

一、锁骨骨折

【诊断】

多发生于锁骨中外1/3段。常表现为“假性瘫痪”,即患侧上肢不愿移动或活动不灵活。检查时常可觉锁骨连续性中断,局部可有肿胀、有压痛、骨摩擦感。易合并臂丛神经损伤。X线摄片可证实。

【治疗】

青枝骨折,一般不需处理。完全骨折者,以前用“8”字绷带固定2周,近年来许多医院根据经验发现可不作处理。随小儿长大,肩部增宽,错位与畸形均可自行纠正。但要加强护理,防止压迫骨折处,尽量避免牵动患侧上肢。

二、肱骨干骨折

【诊断】

多发生于肱骨中上1/3处,助产者助产时可听见骨折声或有骨摩擦感。小儿哭吵,患肢疼痛拒碰,无自主动作。肢体肿胀、缩短、向外成角畸形。搬动患肢时可见伤处有假关节摆动。有时可并发桡神经损伤,表现为伸腕、伸指动作消失。X线可证实。

【治疗】

(1)手法整复 将患肢上臂外展,前臂旋前,掌心向上,助手拉住小儿腋窝作相对牵引,术者拉住患肢向远处牵拉,拉开骨折重叠部,按捺整复,矫正移位。

(2)外固定术 复位后用小夹板固定患肢,屈肘90°,用颈腕带悬挂,亦可用绷带胸壁固定。腋下置薄垫以保持肩外展。

(3)疗效 一般2~3周达到临床愈合。若合并桡神经损伤,1.5~2个月可自行恢复。

三、股骨干骨折

【诊断】

多发生于中上段股骨。助产者助产时可听见明显骨折声及有骨摩擦感。小儿哭吵,患肢疼痛拒碰,无自主动作。患肢肿胀、缩短、远端旋转畸形。有时可并发血管、神经损伤或腹腔脏器、生殖泌尿系统外伤。X线可确诊。

【治疗】

可用小夹板作外固定,或用股骨骨折绷带固定法。也可用股骨骨折悬垂牵引法。一般2周左右出现骨痂,1月左右达临床愈合。

四、颅骨骨折

【诊断】

较罕见。多有产钳助产或骨盆畸形史。可为线样骨折或凹陷骨折。轻症骨折多无症状,严重的线样骨折局部可形成软脑膜囊肿,表现为头颅迅速增大。凹陷性骨折严重者可压迫脑组织,引起脑萎缩。颅底骨折易损伤血管,引起颅内出血,病情较重。X线头颅摄片可诊断。

【治疗】

观察护理:防止压迫患处,少搬动。测头围,若迅速增大,提示可能有脑脊髓膜膨出等情况。线样骨折一般不处理,6~8周自愈。凹陷性骨折深度不超过0.5cm者常不需处理。若过深或有神经系统症状者需神经外科手法复位或负压吸引。但负压吸引可加重损伤,故需慎重。另维生素K11~5mg肌注,选用适当抗生素预防感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