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格生长的常用指标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新编儿科临床诊疗手册》第11页(1773字)
【释义】:
体重、身长、头围、胸围是判断小儿体格生长的主要标志。
1.体重 代表体格发育的重要标志,是估算小儿的营养、用药、输液、热量计算的依据。
出生平均体重为3kg(2.5~4kg)。出生后1~6个月体重(kg)=出生体重+月龄×0.7;出生后7~12个月体重(kg)=出生体重+6×0.7+(月龄—6)×0.3;1岁时体重约为9kg;2岁时体重约为12kg;2~10岁体重(kg)=年龄×2+8。
2.身长 代表头部、脊椎与下肢长度的总和。反映骨骼发育的一个标志。
出生时平均身长为50cm(45~53cm)。出生前半年平均每月增长2.5cm;出生后半年平均每月增长1.5cm;1周岁时为75cm;2周岁时为85cm;2~12周岁平均身长(cm)=年龄×7+70。
身长低于正常值30%以上者为侏儒症。
上、下部量:
新生儿下部量<上部量,中点在脐上;2岁时中点在脐下;6岁时中点在脐与耻骨联合上缘之间。
3.头围 反映脑与颅骨的发育。
出生时平均为34cm;6个月时平均为42cm;1岁时平均为46cm;2岁时平均为48cm;5岁时平均为50cm;15岁时约53~54cm同成人相近。
4.胸围 反映胸廓与肺的发育。
出生时平均32~33cm,比头围小1~2cm。1岁时与头围相等,此后胸围大于头围。1岁至青春期,胸围超出头围的厘米数约等于周岁数减1。
5.骨骼发育
(1)颅骨的发育 ①前囟出生时约1.5~2cm(对边的中点连线距离),6个月后渐缩小,1~1.5岁闭合。②后囟出生时已较小或闭合,生后6~8周闭合。③骨缝于出生时可稍分开,生后3~4个月闭合。
(2)脊椎发育 新生儿呈直的,生后1岁内增长快,3个月颈椎前凸,6个月胸椎后凸,1岁时腰椎前凸,6~7岁时3个弯曲才固定。
(3)骨化中心 反映骨龄。骨龄反映发育成熟度较实足年龄更准确。股骨远端骨化中心出生时存在,故6个月内小儿骨龄应测膝部。
腕部 4~6月 钩骨、头骨;
2~3岁 三角骨;
4~5岁 月骨、舟骨、大多角骨、小多角骨;
1岁 桡骨远端骨骺部;
6~8岁 尺骨远端骨骺部;
8岁前 腕部骨化中心数约为其岁数加1;
9~13岁 豆状骨。
6.牙齿的发育 反映体格发育,出牙时间及顺序尤为重要,出牙时间一般生后6个月(4~10个月)出乳牙。2岁以内乳牙总数约等于月龄减4~6。2.5岁乳牙出齐,共20个。
出牙顺序,下中切牙,上中切牙,上侧切牙,下侧切牙,下第一磨牙,下尖牙,上尖牙,上第二磨牙,下第二磨牙。6岁左右开始出恒牙,先出第一磨牙,7~8岁开始乳牙按长出的先后顺序脱落换成恒牙,12岁左右出现第二磨牙,18岁出第三磨牙,此牙也可终身不出。出牙一般无任何症状,但少数小儿出牙时可有低热、流涎、不安等症。如出牙迟、牙质不良等多见于营养不良、佝偻病、呆小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