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隐球菌脑膜炎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新编儿科临床诊疗手册》第202页(1575字)
【释义】: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是霉菌性脑膜炎中常见的一种,多见于免疫功能低下的人。
【诊断】:
1.临床表现
(1)症状 大多数起病缓慢,一般为低热或中等度发热,头痛症状时好时坏,从发病到出现脑膜刺激征,短者7~10d,长者几个月。头痛严重时伴呕吐,部分患者有意识障碍、抽搐和精神症状。眼部症状,可出现复视、眩晕、失明。有时可出现第Ⅰ、Ⅲ、Ⅵ、Ⅶ、Ⅷ对脑神经损害症状。
(2)体征 ①脑膜刺激征阳性;②有时可有锥体束征;③颅神经第Ⅰ、Ⅲ、Ⅵ、Ⅶ、Ⅷ对脑神经损害的表现;④意识障碍等。
2.实验室检查
(1)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增高。
(2)脑脊液检查压力明显增高,外观透明或微混,细胞数小于500×106/L,淋巴细胞为主,蛋白<2.4g/L,糖与氯化物降低。
(3)细菌学检查脑脊液沉淀物涂片作印度墨汁染色可找到新型隐球菌,真菌培养可获阳性结果。
(4)血清学检查 脑脊液及血清查隐球菌膜多糖抗原阳性率可达90%。
3.鉴别诊断
(1)结核性脑膜炎 多有结核病史或密切接触史,脑脊液外观混浊呈毛玻璃状,白细胞多在50×106/L以下,以淋巴细胞增多为主。蛋白质增加,糖及氯化物减低,脑脊液涂片抗酸染色可检出结核杆菌。
(2)病毒性脑膜炎 脑脊液外观清,白细胞多在(50~500)×106/L,早期以中性粒细胞增多为主,后期则淋巴细胞增多,蛋白质轻度增高,糖及氯化物正常。脑脊液细菌培养阴性。
【治疗】:
1.一般治疗 绝对卧床,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必要时给予静脉补液,保证足够能量,注意水和电解质平衡,纠正酸中毒,颅内压增高时可给予脱水剂,用20%甘露醇,注意支持疗法,输血浆等。
2.病原治疗
(1)两性霉素B脂质体 作为治疗各型隐球菌病的首选药物。第1天0.1mg/kg,静脉滴注,如无毒性反应,以后逐日递增至每日1mg/kg,维持治疗3个月。每日剂量用5%葡萄糖500ml,稀释后缓慢脉滴注,6h。同时辅以氢化可的松治疗,不良反应小。
(2)两性霉素B 首剂0.1mg/kg溶于10%葡萄糖溶液中,同时加入氢化可的松25~50mg,避光缓慢静滴,维持6h减轻两性霉素毒副反应。逐日增加至每日0.5~1mg/kg,总疗程为3个月。
以上两药仅选一种,必要时鞘内注射。
(3)氟胞嘧啶 每日100~150mg/kg静滴,与两性霉素有协同作用,疗程至少6周,此联合为目前抗霉菌最佳方案。
(4)氟康唑 每日3~6mg/kg,静滴,可进食时改为口服,疗程3~6月,不良反应轻。但疗效不及两性霉素B,不作单独使用。
3.手术治疗 若有脑积水及长期颅压增高影响视力的,则应及早采用手术作脑室引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