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耳针发展史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新编耳穴诊疗手册》第4页(1845字)

中国成立后,传统的中医及针灸焕发了新春。耳针工作也随之大踏步地发展,由于耳针工作者队伍在不断壮大,方法逐日增多,疗效也逐渐提高,1956年山东省莱西县发表了耳针治疗急性扁桃体炎,反映了广大基层医务工作者开展治疗的情况。1958年12月叶肖麟在《上海中医药杂志》上介绍了法国医学博士P.Nogier发表的耳穴图,对我国广大医务工作者引起极大兴趣,近30余年来耳针临床实践及实验研究迅速发展,逐渐形成了我国独特的各种耳穴图谱。

P.Nogier耳穴图记录了40余个穴位。不久我国陆续出版了《耳针疗法选编》、《耳针》、《耳针疗法》、《耳针研究》等着作,所载耳穴数量大大增加。1960年北京《科学小报》发表了平安医院许作林使用的15个耳针刺激点,其中定名有天癸(三角窝中之稍前处),方中(三角窝中天癸微下方),气(耳甲腔内下方),精(耳甲腔内)位于颈椎及“气”区之间,肝阳(在耳背部,相当对耳轮上脚后面)等耳穴。1961年在《中华外科杂志》发表了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许平东运用耳针治疗急性阑尾炎150例的论文,并把耳轮与耳舟之间的穴位定为“阑尾力线点”。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间,随着耳针及耳针麻醉的大力开展及普及,从而对耳穴生理病理功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1970年广州部队后勤部编绘了“针灸穴位挂图”收载了107个耳穴图,1971年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编《耳针疗法》标示耳穴112个;1972年南京部队某部编着的《耳针》书中,绘图标示耳穴131个;1974年上海中医学院编着《针灸学》集耳穴154个,70年代末,耳穴名称已增到300个,1979年郝金凯编《针灸经外奇穴图谱》中增设了大量新耳穴。这些都反映耳穴研究队伍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壮大的好势头,同时要求进一步对耳穴总结与归纳,为此我国耳穴工作者着手从实践及理论中不断探索耳穴的含义及命名方法,使耳穴命名工作进一步规范化,数量由博转约。进入80年代后南京陈巩荪等着《耳针研究》,王忠等着《耳针》,分别收集81个和137个耳穴,为适应国际耳穴学术交流的需要,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办事处于1982年12月委托我国耳穴专家拟订“耳穴国际标准方案”草案,从此我国正式成立了耳针协作组。在1982年至1987年6年间,我国耳穴工作者先后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确定“方案”选穴原则,并反复修订“方案”草案编绘耳穴图谱,并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求意见,使“方案”取得较为一致的认识,大体上反映了我国各方面的耳穴研究水平。该方案于1987年6月在韩国汉城举行“国际穴名标准化工作会议”上基本通过,它作为第一个耳穴国际标准化方案,共有耳穴88个。1984年11月在昆明召开了首次耳针、头针学术会议,自1985年以来国内在耳穴诊断方面,按系统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发表了数十篇论文及专着。在心血管系统疾病,袁氏视诊心梗患者心区的阳性反应者占41.9%,而对照组的阳性反应也有4.8%。在消化系统疾病,刘氏视诊胆石症患者耳郭胰胆区呈白色点状,白色片状增厚,再用着色法显示有93%着色率。在传染病,肝炎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获得了可喜成绩。其他如妇科疾病中的子宫肌瘤,赵氏认为耳穴内分泌及内生殖器的阳性反应富有诊断该病的意义。肿瘤方面,许、陆两氏对肝癌及胃癌患者与健康人进行对比观察,发现有显着性差异。李氏从1245例人群普查中筛选出12例高度癌症的可疑者,经病理检查确诊11例,符合率为91.6%,显示耳穴普查肿瘤方面的潜力。有关生理变化的研究,刘氏及姜氏分别观察未婚健康女青年内生殖器穴在月经前后变化及老年人肾上腺、神门、皮质下等8个耳穴与全身免疫力具有显着相关性。1987年6月全国成立了耳穴研究会,同年9月又召开了全国耳穴系治疗研究会,稍后全国各省市纷纷成立分会。1992年9月成立了中国针灸学会耳穴诊治专业委员会,它进一步推动了我国耳穴研究工作的发展。

1992年9月,在北京召开了国家标准耳穴《名称与部位》审定会议,会议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持,国家技术监督局参加指导。这次会议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技术监督局、中国中医研究院、北京针灸骨伤学院、世界针联中国针灸学会的领导同志,以及北京、上海、四川、云南、山西等省市的耳针专家共27人出席了会议。这次会议定出国家耳穴名称与部位共91个,此标准于1993年5月1日颁布执行。

上一篇:绪论 下一篇:新编耳穴诊疗手册目录
分享到: